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4部分

的聯絡,但他們身後的家族卻確確實實能給他不少助力,再說,如今在外人看來,他趙石和趙家也是一體,所以這幾個人一旦入了左衛,是要下力氣磨礪的。

“三山五嶽。五湖四海,你們知道天下有多大?如今大秦打的是川中,也許明日就要下荊湖,我們如此年輕,又趕上這武人用命的好時候,若不能建一番功業出來,不說愧對列祖列宗,又如何對得起自己?你們自己好好想想吧……”

這番話雖說有些老氣橫秋。卻正說中了幾個世家子地心事,之前聽說要入左衛當個隊正或是什長的些微不滿卻也消去不少,只是這樣的空話他們在家中也聽到過不少,雖有觸動,但卻並不能真正深信眼前的少年有這樣的野心和實力。

說了這許多,趙石卻也不欲與這幾個人多說,響鼓不用重錘,若是聰明人。說到這裡已經夠了,若是蠢貨,真以為自己治不了他,說的再多也是無用。

“後日早晨,我帶你們去西山大營。瞧一瞧軍演,好了,都出去吧。”

幾個人魚貫而出,外面隱隱傳來幾個人的低語聲。顯見是迫不及待的爭論了開來,這些都是世家子,在軍中得到優待在以往是理所當然地事情,如今卻與期望所差甚遠,也難免會起旁的心思,但趙石並不以為意,他已經漸漸融入了這個時代,這麼久過去。也自然而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治軍之法,並不會因為幾個人身份特異便有所改變。

眼神幽然,望向廳外的天空,大秦以吳寧為諸路兵馬總制,李嚴蓄為觀軍容使,平涼防禦使老將陳祖為金州經略,以為留後,齊子平為隨軍轉運使。兼糧草督辦。

十五萬大軍分三路進入川中。打著的旗號卻頗為的可笑,卻是以蜀中不竟。以軍人充盜匪侵擾邊境為由入川。

近日已有邸報傳來,漢水之南的數千後蜀守軍一觸即潰,殺敵數百,俘獲三千,領兵將軍卻是早早的逃了,之後秦軍已張承為西路兵馬招討使,順漢水而上,直指漢中,一路則吳寧自己統領大軍主力,向西南,兵鋒直指劍門,第三路則以慶陽指揮使李任權為東路兵馬招討使,南下東川。

徵川之役卻是開了個好頭兒,後蜀軍旅之羸弱也確實有些出乎意料之外,據說,後蜀守軍連軍械也不齊備,刀槍生鏽,弓箭腐爛,軍中竟然有七旬之老者充為戍卒,聽了這些,趙石也不由暗自搖頭,這還是邊境守軍,地方軍隊那還能好到哪裡去?看來之前是想地有些多了,如此戍軍,便是天府之國再是富庶,,大軍一到,也無半點頑抗之力的了。

和這樣的軍隊對陣,軍功再多,也要低上一層,於是也沒了多少興趣再去關注川中戰事,開始專注於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的事情。

按照兵書戰策,再加上前世時的一些治軍經驗,趙石已經開始在琢磨著是不是應該在軍中作些變動,讓軍隊指揮起來更加如臂使指,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地事情,不過最終還是放下了這個心思。

軍制變動是一件大事,以他如今的身份,還沒這個能力去推動一件如此重大的事情,不過有些事情卻可先做起來,那便是武學。

武學本就是試行,那些孩子的可塑性要強上一些,一些些微地變動也不會惹人注目,這些事情卻要跟折大將軍先商量一下,反正他還掛著一個武學教授的頭銜,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說起學校來,首先想到的便是桃李遍天下,為日後多結援引這些東西,但對於他來說,卻還沒有以此擴充套件自己在軍中的影響力這樣的念頭。

這些天雜事漸漸安排完畢,和他之前的料想也相符了起來,滿朝廷的目光都注視著南方,對於京師各軍卻再無什麼變動地意思,宮裡再沒人到府上傳喚,街頭巷尾的傳聞卻也多了起來,幾次和李全壽相約出去閒逛,聽到京師百姓的議論,多數都是一臉的興奮,李全壽說起朝堂之上的官員們的言行,也和這些百姓差不多,好像蜀中乃是大秦囊中之物了一般,對於這種樂觀的情緒趙石也沒什麼好評說的,川中大勢也確實如此。

近日還聽聞蜀中求和地使臣已經到了前方軍中,正在解送長安地路上,據說後蜀孟氏要稱臣者有之,說割地求和者有之,也難怪朝堂上下都認為此戰已定了的。

尤其是昨日還聽李全壽說。城東正在建一座宅子,緊靠皇城,由朝廷內監督造,也就是說皇帝自己掏腰包建地,這是一處王宅,至於說給誰住地,趙石也明白幾分,自然是給那位後蜀君王的。

聽到這個。趙石也是暗自一笑,這到是個不錯的激勵士氣的方法,不過若是蜀中戰事順利結束,將後蜀君臣都抓回來,這事自然是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