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1部分

準確的傷亡數字了,所以,他們在商量了一番之後,來到大將軍趙石面前,請大帥定奪。

此時趙石也只是將手一揮,乾脆的道了一句。

“中路大軍克靈州,大捷。”

這就是秦軍伐夏中路軍靈州一戰的戰報,於大秦兵部入檔儲存,也是之後許多歷史學家們看到的唯一關於靈州一戰的真實史料。

而其他的,則都是民間傳聞,這一戰的功勳是如此之著,但存記資料又是如此之少,許多人猜測,讓許多對西秦伐夏之戰感興趣的人很是撓頭,不過也是猜測,因靈州一戰殺戮過重,被當時的大秦朝廷壓了下來,即便是領兵的冠軍大將軍趙石自己,估計也不欲宣揚,才會有了這樣的結果。(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潰兵

靈州北三十餘里,黃河渡口。

在這裡,已經可以望見黃河對岸連綿起伏的賀蘭山,而渡口對岸,就是靜州。

這一天午後時分,本來自從大軍往靈州彙集,繁忙的如同螞蟻窩一般的渡口,卻冷清了下來,因為昨晚,從這裡能夠隱約聽見靈州方向隆隆的巨響,許多人都以為,神仙發怒了,降下了雷霆,只是不知懲罰的是西夏人,還是該死的秦人。

之後靈州那邊的大火,燒的天都紅了,望著南方的景象,很多人都是膽戰心驚。

靜州,本屬定難軍防地,因為這裡地近京師,西夏朝廷在很多年前,便乾脆的將定難軍拆散了,一部歸於京師近衛班直,一部歸於嘉寧軍司轄下,又有一部,充於靈州翔慶軍。

也就是說,將京師左近,對京師最有威脅的一部地方軍隊,徹底肢解了開來。

這實際上是出於正確的政治考量做出的決定,不用多說什麼……

如今,當靈州方向出現了異變,靜州上下遠眺南方,都是驚惶無措,這一個多月以來,從靜州這裡過去的大軍根本數不過來。

聲勢最盛的,當屬京師近衛諸班直無疑,最精銳的,恐怕就要說到白馬鎮燕軍司的騎兵以及那些鐵鷂子了,實際上,靜州上下此時肩負著運兵以及往靈州運輸糧草的雙重重任……

隨即,靜州官吏以及督運糧草的將領們吵成了一團。不過很多人都只認為,這是秦軍開始攻城了。

事實上,那麼大的火頭,還有半夜時分隱約傳到這裡的聲響,都說明靈州那裡出了變故,只是多數人還心存僥倖而已。

最正確的選擇,無疑是趁夜前去打探。

但沒有人願意接這樣一個差事,連那些將領都在文官的質問下,吱吱嗚嗚,不願應聲。被問的急了。便拍桌子瞪眼,耍起了無賴。

時間在爭吵中過去,天色微明之時,有快馬到了靜州。不是靈州戰報到了。而是運糧到半路的兩隊傳回了訊息。靈州大火,十餘里外清晰可見。

靜州上下聞聽,一時大亂。

緊要關頭。靜州上下終於做出了決定,一面急報於朝廷,一面收攏渡船,毀壞碼頭,砍斷橫在河上的十數條鐵索。

他們這樣做是無可厚非的,但卻害苦了逃回來的敗兵。

午後時分,雜亂的馬蹄聲響起,先自逃出靈州城的翔慶軍一部到了,實際上,到了這裡的是守衛靈州南城城牆的一位翔慶軍副將以及他的親衛們。

這些從靈州逃出來的傢伙,一個個盔歪甲斜,身上還帶著鮮血,各個疲憊欲死,狼狽之處,根本無法一一細表。

其實,他到的還是有些晚了,但不怪他,因為逃出靈州之後,他並沒有走遠,而是想著再瞅一瞅,還有沒有轉機。

這是個聰明的決定,因為未戰先逃,還逃在了城內那許多將軍的前面,即便安全的回到後方,也很可能凶多吉少。

但這也是個十足愚蠢的決定,如果他先自逃走,那麼他能死死握住麾下數千兵卒的兵權,只要先逃到靜州,那麼靜州這裡肯定就是他說的算了。

但他卻自作聰明的等在了城外,於是,他等到了逃出來的國相大人。

沒有怎麼掙扎,在國相大人面前,將領們紛紛俯首,但別人可以低頭認罪,讓國相大人網開一面,但副將大人不成,因為國相大人需要一顆夠分量的人頭,來震懾住這些逃兵。

副將大人於是又聰明瞭一把,立即帶領自己的親衛心腹,砍殺那些已經對他們動起了心思計程車卒,從士卒包圍之中,衝了出來。

之後,自然就是一路狂奔,到了渡口。

但……渡口處,卻是連一條船都不見,十數人隔河拼命叫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