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來養成的驕傲,已經深植於內,平常不顯,到了關節處,便露了出來。
“但於淮右,聽得河洛有故人至,歸琴殷殷切切,只盼相見,奈何秦周交戰,邊防甚嚴,歸琴不敢輕越,今日有幸面見君侯,不知可否通融一二?”
這話,可不光讓嶽東雷有些不舒服,便是龐瀾,心裡也頗為黯然。
殷殷切切,只盼相見,這等話語,出自陸歸琴之口,實是讓人浮想聯翩。
嶽東雷只想了想,眉頭便是一宣。
“莫非……歸琴所謂之故人,姓趙?”
聰明絕頂的人物,又身居高位,訊息靈通,就是這般妖孽了……
老者和龐瀾立時一驚,目光一下便銳利了起來,河洛姓趙之人,能掛在襄城侯嶽東雷的嘴邊兒,是哪個還用問嗎?
陸歸琴卻分外篤定,她只是個琴師,有些聲名不假,但涉及不到兩國大事,以後周之風氣,即便說破此事,她去不得河洛,卻也沒有大礙。
而最可能的則是,這位嶽侯會應允下來,讓她安然歸秦,如此一來,她的旅途會非常順利,不用在邊地之處,擔驚受怕了。
這是歲月帶來的智慧,不關其他,算不得多聰明,也屬臨時起意,但卻是個不錯的選擇。
秦人重實力,其他兩國之人重名聲,這一點,她遊歷多年,最是清楚不過。
所以,她微微一笑便道:“君侯不愧人傑,一猜便中,歸琴那故人,正是姓趙,當年歸琴零落風塵,前途未卜,幸遇其人,救歸琴於水火,又請大家傾囊而授。
所謂知音難覓,歸琴遂伴趙將軍左右幾載……如今歸琴有了幾許虛名,但最想做的,只是在故人面前,彈奏幾曲心血之作罷了,想來,以君侯,龐大人之心胸,不會讓歸琴失望才是……”(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舊情
龐瀾終於忍不住道:“那位……趙將軍與歸琴姑娘淵源如此之深……怎忍讓姑娘遠涉千山萬水,去國離鄉十餘載?”
陸歸琴抿嘴一笑,道:“歸琴與趙將軍相識之時,正值年少……趙將軍有志於功業,小女子則專於琴藝,如此……相別多年,終是各有所獲……若歸琴困於長安,趙將軍止於卑位,那……豈非太過無趣了些?”
三個男人聽了,不由皆是一笑。
老者更是豁達,點頭讚許,“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歸琴雖天賦絕佳,若非這些年遊歷諸國,會遍名家,又怎能有今日之成就?歸琴之品性毅力,當為天下人效仿才對。”
陸歸琴一邊謙遜道:“劉公謬讚了。”
一邊則定定看著嶽東雷,求肯之意不絕。
嶽東雷這樣的人行事自然不會落於下乘,乾脆的點頭道:“陸姑娘勿憂,過後姑娘派人到襄陽,去取一份通關文牒便是……也算成就一段佳話。”
說到這裡,嶽東雷笑笑,話鋒一轉道:“趙將軍如今名傳天下,嶽某聞之久矣,可惜未能一見,這一次……怕是趙將軍要欠嶽某一個人情了。”
這樣的玩笑,可不太好接。
雖說陸歸琴口口聲聲說著趙將軍如何如何,給人以相交甚密的感覺,或者用知音來形容更貼切些。
但陸歸琴自己卻明白,在一些事上。她雖然都是實話實話。但總歸是有些誇大其詞了。
當年在長安。她確實在趙府中呆過一段時日,也確實得了不少好處,但說起來,她與趙石,只能算是主從,交情一說,更是無從談起。
那一段日子,以她的身份。能見到趙石一面,真的不容易。
她因為飄零日久,到了趙府中,往來隨意,吃穿用度也都不愁,可以說,那段時日,是她流離以來,過的最愜意的一段時光。
由此,她到是有那麼一些長居於趙府。依附於其人的打算,奈何。人家卻未有半點求凰之意,一直到她終於決定出外遊歷,以增琴藝,這才跟趙石正經的見了一面,說了一會兒話……
不過讓她頗為高興,卻又有那麼幾分黯然的是。
人家根本沒怎麼猶豫,便放了她離去。
高興之處在於,從此天高海闊,不用再受多少拘束,身邊又有人護持,對於出外遊歷也不用那般忐忑了。
黯然之處則在於,那人竟沒有一點挽留之意……
當然,那會兒,這點黯然與私情真的沒多大幹系,更多的則是女子自尊使然罷了。
不過十餘載過去,倦鳥思歸,外間再好,終非故國。
見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