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9部分

位老大人就好像找到了一種使命感,拍擊著大腿沉聲道,“說不得,定要定下這和議,歇了兵戈,讓河中百姓重得休息才好。”

段德笑著頷首,“怕就怕大將軍領兵廝殺日久,殺氣難平,心有異議……”

輕輕巧巧的挑撥了一句,這等事對於段德來說自是信手拈來,不過他也明白,不用怎麼撩撥,這位只為議和而來的王老大人,與軍中之人的心思是怎麼也捏合不到一起去的。

果然,這位立即眼睛一瞪,大義凜然道:“大將軍為國開疆拓土,自然是好,但……於其他庶務,卻還需我等決之,段大人,大將軍但有不滿,老夫決意諫止之,斷不能因其一念之誤,而令河中生靈塗炭才好……”

段德笑眯眯的拱手,“老大人心懷百姓,實是令人欽佩無已。”

王老大人則抖索著手扶著鬚髯,笑了起來,不過段德卻看不到,對方那得意之下,隱藏著的萬千城府,長安王家出來的人,宦海沉浮數十載,又哪裡會真的是什麼迂腐書生?……

“羽林中郎將,得勝伯,猛虎武勝軍指揮使……趙石接旨……”

身為欽差,自然有聖旨在手,帶領眾將迎候在府門之外的趙石心裡卻鬆了鬆,領取聖旨的次數已經數不過來了,一些味道自然也就明瞭於心。

如果傳旨之人一見面就宣讀聖旨,那就是不近人情,不是傳旨之人與你有隙,就是聖旨上皆是申斥之言,反之,若傳旨的來到之後,能跟你客套上幾句,那就起碼說明聖眷未衰。

而現在,不管來的這兩位有多少心思,卻都臉上掛著笑容,寒暄客套了老大一會兒,才將聖旨拿出來,這個細節只能說明,此次議和,起碼眼前這兩位對他這個大將軍顧忌良多,不敢輕易得罪的。

果然,聖旨中的意思也很明瞭,雖然未有賞功之語,但卻也肯定了北渡秦軍眾將的功勞,撫慰之詞殷殷切切,看來。皇帝陛下對趙石之前諸般舉動,還是欣賞有加的,但太原府一戰,還沒傳到京師,以那位陛下的性情,這道聖旨其實也就做不得數了。

至於之後的。說的也不出人意料,正是議和之事,以禮部侍郎王正清為正使,以兵部侍郎,觀軍容使段德以及大將軍趙石協之。務必與金人達成和議云云。

當然,讓趙石皺眉的地方在於,不論聖旨,還是之後與王正清,段德兩人的談論當中。對於議和底線。都沒有一個清楚的界定,也就是說,迴旋餘地很大,多數還要與金人商議而定,如此一來,也正如趙石所料。若和議定下來,恐怕首當其衝的便是河中之地的歸屬問題了。而朝廷的意思,怕是捨棄河中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雖然早有預料。但趙石真聽到這個,還是失望之極,他不是不明白朝廷的苦衷,但作為大軍統帥,血戰連場,才打下這許多地方,一朝議和,卻輕易捨棄,這卻是他萬萬不能接受的。

說實話,他不是一個堅定的民族主義者,對於外族,也非一味仇視,比如,他娶了韃靼人的公主,曾在韃靼人的帳篷中做客,幫助韃靼人肅清馬匪,也曾和蒙古人中的幾位英雄把酒言歡,更和合撒兒,桑昆結為安達。

可以說,對於北方草原諸族,他沒有特別的惡感,而觀其在河中針對女真,契丹所行軍令政令,也不過是因地制宜,取得大勢的手段罷了,真要說起來,對於女真,契丹等族,他可沒有什麼刻骨銘心的恨意。

不過太原府一戰,太多的鮮血,太多的人命,終是讓他對主導金國的女真,契丹兩族生出了斬草除根的殺心。

但話說回來,怎麼說也已經為官十數載,他是不缺乏政治智慧的,議和大事,硬頂是不成的,來的這兩為欽差大臣,也非是易於之輩,所以,其中手段如何,才是重中之重,太多直接的動作,只會徒留話柄,於人於己,皆是不利,這個他計較的很清楚,一應心事,也就藏的更深……說到底,還是那句話,他已經不是初來乍到的那個冷血無情,只知殺人奪命的特種戰士了……

所以,宣旨之後,為兩位欽差大人接風洗塵的宴會上,賓主笑談不斷,顯得分外的融洽,即便是杜山虎幾個人,也從他的臉上看不出絲毫其他的意思,就更遑論段德兩人了。

菜餚算不得多麼豐盛,酒水也是軍中烈酒,一路勞頓的兩位欽差大人強打著精神在應付,根本顧不上品評酒菜之優劣,還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察言觀色,只因做在他們下手的這位,是國朝以來,最年輕也是最得寵的大將軍,軍功赫赫,朝廷上下,幾乎無人能比,兩人怎能不凜凜然如對大賓?

好在,這位大將軍雖說領兵征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