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2部分

後來金國在西京還設過一整套的理政制度,設西京尚書省,轄制下邊半壁山河,到了海陵王時,才罷廢下來,只設西京留守等官職,可以說,自契丹人到此,一直到如今,每一次的沿革,都伴隨著千里之外的胡人京師的**,而大同在北地的重要性也就一覽無餘了。

而西京作為中原往來草原的通道。在契丹遼國時,曾經鼎盛一時,這裡曾設有邊市,也曾有胡人部落首領絡繹不絕的自這裡經過,到遼國京師納貢稱臣,在遼國,金國鼎盛的時候,西夏人的使節每年才會從這裡經過,向兩國進貢,那時候大同之繁盛。幾乎盛絕北地,聞名諸族。

不過實際上,到得如今,隨著秦人北渡,西夏人年年來犯,西京大同的輝煌早已過去,連韃靼人也不願再受金人轄制了,還有什麼使節會路過這裡呢?

而今這裡也徹頭徹尾的成為了金人西部邊防重鎮,駐兵十餘萬。與太原互為倚仗,控制著河東諸地。

作為大同最高軍事長官的西京留守海珠兒。實際上身上還掛著西京路安撫使的職銜兒,掌握著河東軍政大權。

完顏和尚,獨吉思忠陸續到來,其實便有掣肘這位西京留守的意思在裡面,但兩人也是倒黴,爭鋒秦人北渡,太原府一戰,直接讓太原守軍十餘萬大軍幾近於全軍覆沒,太原屏障。已不可持。

完顏和尚回了南京,獨吉思忠則作為議和使臣去了漢人地界,而海珠兒在大同北與西夏人激戰一場,將西夏人趕回了河套,雖說也是慘勝,但比起完顏和尚來,功績卻要好看的多的多。

如此這般。再沒人提什麼掣肘邊將,使其不能獨大於河東等等的話了,而這般一來,造就出來的。其實就是一個聽調不聽宣的如同諸侯般的存在了。

而這一年多來,大同守軍也確實如此,金人朝廷皇命到了這裡,還沒有西京留守海珠兒的一句話好使,反之,西京這裡除了向朝廷要糧要餉之外,也再沒有動彈過地方,對了,也不是沒動過地方,因大同缺糧,大同守軍在海珠兒命令之下,沒少出去打了草谷。

即便如此,大同守軍也是出了許多問題,與西夏人大戰一場,損傷慘重,一直元氣未復,接下來又鬧糧鬧餉,大同守軍士氣低迷,前所未見,出現了大批的逃兵。

直到海珠兒放開了手腳,大同守軍們歡呼雀躍,開始了四出劫掠的生涯,士氣才有所恢復,海珠兒也無愧於金人大將,氣度上要比許多人強的多。

各部打草谷所得,他只要一成,其餘全部分給部下以及兵士,在大同守軍當中,威望實不做第二人想的。

如果這樣的日子久了,難保盡收大同守軍人心,坐鎮一方,再南下拿下太原重鎮,成為割據一方的諸侯。

而海珠兒本人其實也是這麼想的,但世事如棋,變幻莫測,誰也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當蕭除虎的戰報來到西京,海珠兒是大驚失色,秦人北來,兵力數十萬眾,由秦人大將趙石統帥,已陷太原,兵鋒直抵雁門。

接到這個訊息,就像是一聲炸雷在海珠兒耳邊響起,當即就有些懵了,甚至有些懷疑自己的眼睛,秦人不是還在汾州窩著,怎麼會突然到了雁門?

秦人哪裡來的數十萬大軍,秦人大將趙石不是已經回去他們的京師了嗎,怎麼會,怎麼會,怎麼會……

等到他稍稍定了定神,才想到,蕭除虎乃他心腹將領,一定不會在這樣的大事上跟他說謊,不要腦袋了嗎?

所以他一邊急令心腹將領率兵去救雁門,一邊破口大罵朝廷那些酒囊飯袋,以及在太原駐守的完顏花麻。

這樣的大事,竟然等秦人到了雁門他才知曉,也不知朝廷那些議和使臣是幹什麼吃的,太原城裡的那些廢物連個訊息都傳不出來?數十萬大軍,那是什麼個樣子,聚集在一起,足以讓天地失色,使日月無光,那能是憑空出現的嗎,太原竟然一點察覺防範都沒有?

秦人從什麼時候聚集的如此大軍,秦人大將趙石又是什麼時候到的陣前,沒人能回答他的疑問,但算算時日其實也就能明白,自從大金使節離開漢人地界,秦人一定便已經開始了準備,但那時應該還是冬天吧,想到這裡,海珠兒背後是一片冰涼。

秦人這是瘋了,鋪天蓋地而來,數十萬大軍,以以往的經歷看,已是盡起國內精兵強將,難道秦人其他的地方都不要了,只來尋他海珠兒的麻煩?

醒過神來的海珠兒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立即派出快馬,一面知會朝廷,速速派兵來援,但那是遠水,已經不可能救得了近火,考慮到這個,海珠兒再次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