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46部分

除裡面的弓箭手。

靜塞軍司司主的戰旗被扯下,秦軍的戰旗頭一次飄揚在了韋州城頭。

城下響起連綿不絕的歡呼聲,大軍開始湧動,準備入城清剿殘敵,在這樣一場戰事之後,沒有誰相信,守城的靜塞軍司還有再戰之力。

這個時候,西城大軍剛剛奪下了西城城門內的一塊地方,他們面對的,是西夏人的反撲,入城的秦軍在西城城門左近,和西夏人堆成一團,讓大軍難以展開。

而東城的秦軍,此時剛剛衝上城頭。

進展最快的,還是要數南城,因為這裡有著大秦有數的精銳之師。

順著城牆梯道,秦軍邁著穩定的步伐,將守軍推的連連後退,很快便佔據了狹窄的梯道,然後按部就班的繼續推進,直到城門左近。

這個時候,城頭上的秦軍開始拉動絞盤,卸開城門卡簧,秦軍源源不斷的從城頭殺下,將城門四周的西夏守軍殺散,推開城門。

此時,大軍已經來到城門之外,當城門緩緩開啟,城門之外的秦軍滾滾而入。

韋州城沒有什麼內外城之別,也就沒有所謂的據守內城之說,當南城大軍主力破門而入的時候,韋州陷落其實已經成為現實。

大軍之後要做的,就是在韋州城內,清剿殘敵。

當一些衣不蔽體,骯髒不堪,眼神麻木的女人被送到中軍,聽明原委的趙石立即大怒,命人通傳各軍,不留俘虜,實際上,靜塞軍司給了他一個很好的藉口,來進行這場殺戮。

南城城破,西城城破,東城城破,這個時候,西夏人已經沒有什麼逃走的機會,大隊的騎兵等在北城處,堵死了西夏人逃往的道路。

城內升起了幾處火頭兒,那是靜塞軍司司主阿綽的府邸,還有庫房,很快,趙石得到回報,西夏大將,靜塞軍司司主阿綽**而亡,並在城破之前,命人放火,燒了韋州各處倉房,而他的親兵衛隊,幾乎全部戰死在他的府邸周圍。

很快,在天色昏黃之時,韋州已經平靜了下來,秦軍開始打掃戰場,治療傷患。

戰後,清點傷亡,此戰,戰死於韋州城的秦軍將士有四千餘眾,重傷八百餘人,相比於十餘萬大軍,傷亡並不算大,但也不能說小了,即便當初攻取河東重鎮大同的時候,也沒有這麼大的傷亡。

趙石“大怒”,隨即命俘獲之西夏漢軍,將城中殘留的靜塞軍司上下的家眷,無論老幼,盡皆處死,為韋州城又添了幾許血色。

大秦成武五年六月中,秦軍破韋州,屠城。

靜塞軍司上下,除了少部漢軍外,近七萬餘眾,自靜塞軍司司主阿綽以下,無一人生還,自此,西夏最古老的軍司之一,常駐韋州的靜塞軍司,成為了歷史。

在韋州城,秦軍並沒有得到太多有價值的收穫,因救火及時,保留下來一些糧草,相對於十餘萬秦軍來說,只能算是聊勝於無了。

最大的收穫,其實還是在靜塞軍司各部將領的家中搜出來的,金銀細軟應有盡有,最多的恐怕還是糧食。

因秦軍攻夏,靜塞軍司上下將很多財物都送回了家鄉,糧食這個東西,不易運送,多數都留了下來,和在韋州庫房中的糧食加在一起,到也能夠支援大軍征戰一些時日了。

隨後,趙石傳令大軍在韋州城修整三日,又令工匠以及西夏漢軍降俘,修繕破損城牆城門等處,三日後,留猛虎武勝軍一部三千人,守韋州,大軍開拔,向靈州方向進發……(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軍心

韋州距靈州不足百里,靈州,漢時建城,設治所,漢家故地也,因臨水而不沒,故名靈州。

唐時,此地更為朔方節度使治所,唐末戰亂,西北政令,多出於此,乃唐時西北軍事重鎮。

後西北多有戰亂,數易其名,就像現在西夏人,有的稱其西平府,有的仍呼其靈州,當然,這也是有緣故的,元昊立國,定都興慶,設西平府於靈州舊址,轄下十數縣,更有嘉寧軍司守護。

後來,西夏人除藩儀,復漢禮,西平府複稱靈州,不過那一次,西夏人差點鬧出了內亂,一陣折騰過後,此議不了了之,西平府是叫靈州,還是稱之為西平府,也沒人去管了……

漢禮不漢禮的且不說,西夏人立國建制,多數學的都是漢人,党項羌人漸漸說的也都成了漢話,什麼藩儀漢禮,其實並不在他們眼中,只不過是一次西夏人的權力爭鬥罷了。

不說這些靈州名稱沿革,實際上,隨著党項羌人崛起,靈州便已經漸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