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也是如此,猛虎武勝軍成軍之後,就從沒有讓任何人失望過,這次也不例外。
數千西夏騎兵在猛虎武勝軍的反擊之下,丟盔卸甲,一千猛虎武勝軍兵卒據地而守,便讓西夏人吃盡了苦頭,當猛虎武勝軍騎軍來援之時,便是一場屠殺。
猛虎武勝軍在大將王覽率領之下,逐敵二十餘里,連破小股西夏軍,殺傷無算,在大股敵軍到來之前,毫不猶豫的率兵迴轉。
用兵之兇悍,決斷之堅決,皆為人所側目……
小勝一場,卻並不影響大局。
此時,大將軍種燧已經意識到,折匯部應該已經凶多吉少了,即便折匯部仍在,他這裡也不打算率兵救援。
只因為,他信不過折匯。
若是換一個人,種燧還會考慮,令一部在此,拖住祥佑軍司,另外一部。率兵攻橫山城。與西進大軍合力。也許能擊潰左廂軍司於石州……
這並非不可能,在得知橫山城失守的訊息之後,只要足夠迅速,兩部配合默契,種燧相信,他能在短時間內破了橫山,與西北鎮軍合力攻石州,石州小城。左廂軍司腹背受敵之下,支撐不了多久。
但領兵的如果是折匯,種燧斷不敢輕起大軍去攻橫山。
實際上,現在說什麼都也晚了,大軍之後,竟然出現了敵軍騎兵,不問可知,折匯部十有**,已然兵敗。
幾乎就在一日之後,兩千西北鎮軍騎兵。護衛著大將軍折匯,狼狽來到大里河畔。
人人浴血。各個帶傷,最讓人心痛的是,這些西北鎮軍的老底子,餓的連揮刀的力氣都沒了,戰馬大多已然脫力。
折匯部在石州與左廂軍司血戰兩日,大潰,折匯率騎兵突圍,血戰連連,八千西北子弟,突圍而出者,不足四千,沿途又受西夏人阻擊,能逃出來的,只有兩千餘。
西北鎮軍的兩個偏將,說到這裡的時候是痛哭流涕,六萬大軍,皆為西北鎮軍之精銳,一戰之下,慘敗至此,幾乎全軍盡歿,西北鎮軍的家底,也算是一戰而空,不但種遂心痛,這些西北鎮軍的老人,更是如此……
那許多同袍將士,埋骨沙場,他們又如何能夠不哭?
大將軍種燧根本沒見折匯,此時,見之也是無益,隨即,種燧便令人將所有逃回來的西北鎮軍扣押了起來。
但這樣大的動靜,根本瞞不住人,種燧只能盡力安撫軍心,還好的是,這裡都是殿前司禁軍,沒有西北鎮軍人等,不然麻煩還要多的多。
隨後,種燧立即命種磬帶著他的書信,傳信於大將軍趙石,一面派兵往西搜尋收攏敗兵,盡人事以聽天命,自己則率兵駐於原地,觀望西夏人的動靜。
一面令王覽率猛虎武勝軍封鎖糧道,不讓訊息馬上傳回延州。
大將軍趙石的回信來的很快,信很簡單,大軍已克靈州,前面一片坦途,你部率兵原地駐守,細加戒備,不久自有戰機。
折匯爭功冒進,兵敗辱國,罪不容誅,然此乃朝廷樞密事,我等無緣置喙,為防其人回京,胡亂攀誣,暫羈押軍中,待回軍之後,隨戰俘一起解往京師。
西北鎮軍,遭此慘敗,軍中將領,難辭其咎,皆斬之,傷兵可速解往延州,善加安置,其餘留于軍中效力便可。
前面的到沒什麼,都是題中應有之義,其中隱含的意思,種燧都可以體會的到,還是怕現在放折匯回去,以折氏在朝中軍中的勢力,怕其為活性命,不擇手段罷了。
但看到後面所說,卻讓他皺起了眉頭。
然後種燧便問回來已經瘦了整整一圈的種磬,種磬這才道,“大帥還有口信。”
“流言可疏不可堵,折匯戰敗,拖延不報,將來必有後患,不如借運送傷兵為由,於其中選一二能言善辯之人,將折匯部之種種,公之於西北鎮軍,所謂公道自在人心,不怕有心人作祟。”
“如此,傳之於朝廷之耳,不比我等上書言事強的多了?”
種遂略一琢磨,不由連連點頭,自家這個妹夫,是越來越讓人放心了,這裡面的好處確實很多。
一來,流言既起,還出自戰敗歸來的傷兵之口,與他種燧便沒多少關係了,畢竟,折家在軍中可不只一個折匯,雖然折種兩家早已反目,但能避開,他也絕對不願跟折家徹底撕破臉皮。
二來,逃回來的西北鎮軍幾個將領,都掉了腦袋,折家再想找幾個夠分量的人為折匯脫罪,也就不可能了,剩下的都尉校尉什麼的,說出來的話自然也就無足輕重。
這個時候,他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