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種種,不用一一贅述。
中藥本就不以精確見長,可供指摘之處多多。
而且,關於自家方子的療效,多是口口相傳,沒有長期的臨床實驗,更沒有系統的記錄來佐證,被人挑出毛病來,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兩個大醫正作為評判之人,憑著經驗,到是能挑出幾個不錯的方子來,但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盛會之上,他們卻無法做到一言而決。
他們所顧忌的,其實還是一個名聲問題,大夫們是一個比讀書人還要在乎名聲的群體,因為他們得靠這個吃飯,沒了名聲的大夫,飯碗也就砸了。
所以,他們不敢出錯,當然,皇宮內苑也是個必須謹小慎微的地方……
於是,這一爭論,又是兩天過去,卻還是沒個定論。
參會的名醫們卻大有結仇的趨勢,再這麼下去,說不定就有人能大打出手了。
兩位大醫正開始頭大,不得不拿出官威來,接二連三的斥責那些口出不遜之人,連說帶勸之下,勉強維持著平安。
但沒個結論總是不成,而想要眾人心服,卻是千難萬難。
本來只想開五六天的杏林會,開頭就是如此艱難,是太醫署萬萬沒有想到的。
好在,到了第四天,已經被名醫們吵的煩了,徑自回了公主府的大長公主殿下終於傳來口諭。
言曰,各人皆有專精,方子或各有長短,卻全乃諸人心血所聚,良方難得,千金不易,不須強分高低。
兩個大醫正鬆了口氣,參會的名醫們有些不甘,因為這兩天火氣都不小,幾乎是看誰都不順眼,自然不甘心就此作罷。
但大長公主殿下發話,大家的火氣還是降了下來。
平靜之後,大家一下就感到了疲倦。
名醫們歲數都不算小了,爭吵耗費精力,找錯也要耗費心力,與人唇槍舌劍,也要做到有理有據,這和文人辯難差不多,卻更讓人身心俱疲。
兩位大醫正也是腰痠背痛腿抽筋兒,嘴上也差不多起了火泡,誰也沒他們老兩位更操心。
公主府那邊照顧的非常周到不假,但架不住年歲不饒人啊。
於是,兩位一商量。決定暫且休息兩日再說。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照這個勢頭。太醫署準備有些不足,回去之後,還要集思廣益,總要將這個杏林盛會圓滿的辦下來才成。
名醫們疲倦難耐,自無不可。
於是,名醫們住進了大長公主府,兩位大醫正不得閒暇,回去了太醫署。
有著晉國公府和香侯府的支援。公主府這邊兒到是準備的很不錯,名醫們除了不得自由之外,各種享受差不多都能滿足。
想泡泡溫泉,可以,想吃點喝點好的,更不成問題,住的地方也是綾羅綢緞,伺候的人等,也是千挑萬選。
想聽聽琴樂?好說,想看看歌舞?也沒什麼大不了。
想尋個長安名妓取樂?嘿嘿。膽子到是不小,咱就站在這裡聽著。你敢說出口嗎?
對於這些來自各處的名醫而言,這兩天估計把一輩子的福都給享受了,除了一直未曾見到大長公主殿下真容稍有遺憾之外,其他的是半點可供挑剔的地方也沒有。
很多人心想,這次長安真是沒白來。
見識了長安繁盛不說,連公主府都住過了,就算之後一無所得,也值了。
所以,當兩天之後,杏林盛會續開的時候,一個個與會中人,都是紅光滿面,一掃之前疲態。
反倒是兩位大醫正不堪勞苦,換了人。
之後,診脈,答疑,醫案,下藥都考量了一遍,不用一一贅述,也終於有那麼幾位漸漸脫穎而出。
這都是行醫的基本功,也是最見功力的地方,好就是好,試試手,也就高下立判了,天賦這個東西,在這些基本功中,也佔據了越來越多的比重。
不過,又是兩三日過去,一些人漸漸開始不服。
因為各人專精不同,有的擅治跌打損傷,有的專攻婦科,有的擅長內病外治,有的則擅治疑難雜症。
和指紋差不多,三十個人,三十個樣子,卻又相互交雜,無法分清界限,中醫的紛繁雜亂,在這個時候也是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過這回太醫署有了足夠充分的準備,最後一項,卻是讓諸人闡述所學。
不用懷疑古人的智慧,這就相當於論文答辯,也不會讓人覺得多麼突兀,或者用什麼眼前一亮來形容,因為這個時代,本就有講學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