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如今能安安靜靜聽趙石教誨的兒女,也只有他的長子趙君玉了。
此時的趙君玉,已經一步踏上了仕途。
吏部文書已下,趙君玉將要出任銀夏路寧胡縣知縣,啟程在即。
西北各路,銀夏地區,乃塞上糧倉無疑,寧胡縣銀州和夏州之間,靠近延州,是正經的產糧之地。
選擇此處為官,也沒少費了晉國公府幕僚們的心思。
當然,寧胡縣再好,也比不得秦川南北兩路以及蜀中各路,這些地方,大秦治理多年,治下平和而又繁盛,非是其他各地可以相比。
但對於有志向而又有選擇餘地的人來說,多數不會選擇這些地方,顯不出自己的本事嘛。
河洛其實不錯,空缺也不少。
但作為大將軍趙石的兒子,到河洛任職,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大同那裡也還成,不過,那是晉國公府封地,更不合適。
這麼挑選下來,銀夏路的優勢也就出來了,雖說銀夏一路的宣撫使是折沐,但他與折家其他人不同,乃趙石舊部,他的任職經歷,處處都有著趙石的影子,斷不會無緣無故為難趙石的兒子。
而寧胡縣,又是銀夏路通往延州的必經之路上。
這個地方,和西北其他地方比起來,人口一樣不怎麼多,也殘留著些戰爭的痕跡,這也為任職之後的政績,有了一些鋪墊。
這裡不但可以施展拳腳,最重要的是,沒那麼多的危險。
可以在政事上有所建樹,武事上,也可以剿除匪患,立下功勳,由此可見,選擇此處,著實沒少花費了心思。
相比其他人,晉國公的長子,可謂是佔盡了優勢。
乍一看,大將軍趙石的長子,本該如此,但只要細想一下,大將軍趙石的兒子,出任地方知縣,怎麼聽都有些彆扭……
父子兩個,這會兒誰也沒想那麼多,這麼多年過去,趙石對這個兒子的前程,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