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回京述職,不知怎麼就進了大理寺,之後又牽連出了兩個參將出來,罪名不小,私下倒賣軍械,定罪之後,很快就被抄了家,人也掉了腦袋,其中還牽涉到了兩家商人,對於商人,那就更沒得說了,只能是一個結果,抄家滅族。
而之後,大秦河中的禁軍也換防了不少,有人猜測這是河中韓家失寵的徵兆,但只有少數人卻是明白,河中有很多從金國牽來的百姓,其中混有金國坐探,因為這個,殿前司禁軍中有不少人吃了掛落的……
咸寧一年匆匆而過,這一年裡,皇帝陛下下詔改元,楊氏門閥的家主楊感過世了,總的說來,這才是關乎社稷的大事,帶著些英傑故去的哀傷,以及皇帝改元帶來的新氣象,咸寧一年走到了盡頭。
而這一年中,國武監第二批生員在六月間,也陸續來到了長安,於此同時,被定號為猛虎武勝軍的一支新軍番號也定了下來……ro!~!
!
第八卷 繁華盡處是吾鄉第六百七十七章 餘孽
而對於刺客的追查,也頗有些峰迴路轉,不過卻讓一場喪事拖延了不少日子,結果也實在讓人無法滿意,到了他這個地位,快意恩仇四個字對於他來說,好像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
不過到了年根上,總算聽到了些好訊息,有人送禮來了,四匹駿馬,幾百張上好的獸皮,足足好幾輛大車拉著,送到了得勝伯府。
誰送的?連趙石自己都沒想到,卻是那遠在吐蕃的李匪派人不遠千里送過來的,瞧著這些東西,也就能明白,剛到了吐蕃一年多的李匪廝混的著實不錯。
細細問了來人,也確實如此,自從進入吐蕃地界,對於被高地人欺壓了幾百年的低地各部來說,這支由漢人,羌人,甚至是吐蕃人組成的“大軍”,真的是一支不可小覷的隊伍,不管他們抱著怎樣的目的而來,對於低地各部皆如久旱逢甘霜一般,正是求之不得的一支力量。
不但將一處還算豐美的操場給了他們,而且牛羊馬匹也沒少了,很快的,這支又李匪率領的馬匪就在低地站住了腳情形比料想的要好的多,低地各部這幾年被高地人弄的焦頭爛額,李匪的到來,並保證全力幫助他們戰勝高地人的軍隊,用漢家的話來說,那就是雪中送炭之舉,根本不用李匪派人費力拉攏,這幾年損失慘重的低地人就幾乎毫無保留的接受他們。
而到了夏天,高地人兵馬又來低地肆虐逼著低地各部改信,順便燒殺搶掠,消耗低地人的實力。
到了六月間,由於李匪的一力促成,這種拉鋸式的戰爭終於演變成了決戰的態勢,高地人很高興,陸續增兵上來湊了足足四萬多兵馬與低地聯軍會獵於噶瓦川上。
這一戰,持續了共十餘日,最終在低地聯軍漸漸抵敵不住的時候,一萬馬匪在李匪率領之下,呼嘯而來,他們揮舞著秦軍制式橫刀,拉開秦軍特有的硬弓,披著秦軍淺紅色的半身皮甲狂野的打著呼哨,如同決堤的潮水般向高地的戰陣發起了衝鋒。
久戰力疲,而又覺著勝利在望,已經鬆懈下來的高地人兵馬在目瞪口呆中,眼睜睜瞅著漫山遍野面來的騎軍衝到面前淹沒了前軍,很快擊潰了中軍,再掩殺向本來按照吐蕃人的慣例,呆在後軍中的妻人親軍。
潰敗,潰敗,這一刻高地人維持了近千年的榮光在如同雷鳴般的馬蹄聲以及那一浪高過一浪喊殺聲中崩潰了下來,奴隸們組成的輔軍開始逃竄,貴族私兵護著自己的主人開始突圍很快就演變成了大規模的潰逃。
一戰而勝,殺紅了眼睛的馬匪們和著積蓄了數百年怨氣和仇恨的低地各部聯軍追著高地人潰兵的腳步,衝入了高地人的家園,放出高地人關押的奴隸,焚燬高地人的寺廟,殺死高地人的男人,搶走高地人的妻妾。
在三個多月的時間裡,低地人與高地人派出的兵馬廝殺不休,大戰十場,十佔皆捷,殺的高地人屍橫遍野,聞風喪膽,直到高地各部族全力以赴,組成十萬大軍在臨近聖城數百里之外的都兒坎,與鋪天蓋地而來的低地聯軍看著實實大戰了一場,勉強遏制住了低地人的瘋狂進攻勢頭,戰事持續到九月間,低地聯軍再未能向前一步,後繼乏力之下,帶著戰利品以及頭一次踏上高地人土地的興奮撤軍而去,而高地人損傷慘重之下,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揚長而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大秦景興三年,吐蕃內亂,各部攻伐不休,死傷狼藉,至景興五年,戰事愈烈,吐蕃低地各部奮起反抗,大敗吐蕃官軍,戰事延綿數月,奴隸蜂起,流民四塞,咸寧一年,戰事稍歇,吐蕃殘破。
自此,雄霸西北垂數百年的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