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8部分

員外郎韓chun江陪在羽林中郎將趙石身旁,仔細稟報著工期,比預期的要快一些,不是因為別的,只是人手充足,不管他這裡提到什麼,那邊中郎將大人幾乎只需jiāo代下去,自然有人去辦,不論工匠,還是各種器械材料,調撥起來都是順風順水,沒有一點的耽擱,和以往修建河堤,道路時遇到形形sèsè的麻煩,只要一個關節料想不到,就得耽誤工期的情形截然不同。

在羽林中郎將大人的權勢之下,許多難處都是迎刃而解,敢於刁難的硬是沒有一個,人手幾乎是想要多少給多少,若非匠人太少,大秦各處,還有蜀中那邊今歲又調了許多過去,照這個情形看,這五年之期卻能縮短一半兒的。

當然,這裡面他們兩個領頭的員外郎也沒少出了力氣,算起來,工部不算是冷清衙mén,每年都忙碌的很,不說皇宮每年都要修整,就說大秦各處的城防,堤壩,道路,溝渠等等等等,全都在工部職責之內,如此這般,想要閒下來,哪裡能夠?

但朝野上下卻沒多少人願意來工部,只因工部太累,髒活累活一年年的幹下來,升遷卻是極難,尤其是一些城防修建,更是干係重大,一個不慎,主事官員就得丟官罷職,甚至有的xing命都是不保。

而其中還有匠作監如此重地……再說,所謂士農工商,工匠也只比商人略高一籌,幾於賤役無異……出了事是自己的,有了功勞卻是別人的,往死了用人,卻看不到多少指望,又有誰腦袋發了昏,願意到工部任職?

所以,如果誰從其他各部調任工部,不管給了你什麼樣的差事,其實與貶斥無異,所以,工部上下,出了尚書大人和侍郎大人外,其他人等,眼前都是灰濛濛的。

所以工部有那麼一句話,辦外差,不如在京閒呆,去府縣,不如從軍看庫,去河堤,不如修橋補路,去城防,不如皇城建屋,聊聊數語,道盡了工部上下的辛酸無奈,而常年和民役,匠人打jiāo道的工部官吏,這身段哪裡又高的起來?

唯一還好的是,工部官吏的俸祿在六部是數得著的,不然的話,多數都是寒mén出身的工部官吏就只得冒著砍頭的危險,去拼命貪賄了。

而從那一段民謠般的警句中看以瞧的出來,工部的差事是有差別的,而且差距還不小,也不用想的過分黑暗和複雜,只是因為有的累的要人命,有的卻很清閒,有的干係重大,有的則干係輕微罷了。

而像如今韓chun江身上擔的這個差事,卻要算得上是工部中少有的美差了,一個是不用離得京師太遠,第二,既非河堤,又非城防,不用累死累活卻還提心吊膽。

第三,雖說眼前這位炙手可熱的大將軍的許多要求很是怪異,既非園林之類的格局,又非書院常有的模樣,與工匠們談論許久,頗覺有些luàn七八糟,不知建成之後,是個什麼鬼樣子,但總歸多數不過是建些宅子,池塘之類的輕省活計,不用太過勞累。

起初還擔心這位兇名在外的大將軍不好伺候,將工期什麼的定的太緊,又不願多費人力物力,那可就麻煩了,但現在卻也放下了心來,大將軍好說話的緊,也講道理,與外間傳聞很是不符,當然,出了大將軍這身好比五丁力士般的皮囊除外。

沒有限死工期,雖說什麼第一期第二期的nong的很是新鮮咬口,但畢竟這法子也不算稀罕,就算大將軍自己不說,他們也能想的出來,權宜之計嘛,工部老吏,誰要沒這點變通的本事,哪裡還乾的下去……而人力物力都跟得上,自然也就是工部中少有的美差了,不過也不是沒有頭疼之事,那就是這國武監最重要的幾處建築卻要費好大功夫了,需要至少十位jing通樓宇格局,技藝jing湛的老匠人才成。

而其中還得有幾位擅長土木的,若想活計做得漂亮,還少不了數位雕工彩繪的高手,選材上也要費上一番心神,土石到是好說,但木料上卻不能有半點的馬虎。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照大將軍這個勁頭兒,還不要什麼有什麼?而讓人尤為心動是大將軍的承諾,只要活計乾的好,大將軍另有賞賜不說,還要上奏朝廷加賞,銀錢之類的阿堵物就算了,若能趁機調離工部……嘖嘖,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不是?

有了這等好處,以及意外之喜,不光是兩個充作監工的員外郎喜出望外,就是輪番調來幫工的幾個也都有了幾許盼頭,乾的分外起勁兒認真。

略過這些不提,趙石和身旁的這位工部員外郎的形象也差不多,jing神頭分外的好,只是滿面塵灰,一身粗布衣服多少已經看不出顏sè來了,手上緊緊抓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