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攜之物當是避之不及,怎會把公主之佩劍帶至家中,如此豈不是故意將兇行昭然於世?以滿堂靈性哪能做出這等蠢事!請萬歲明察。”
徽宗一想,老太君的話有理呀,傻瓜才會幹這樣的蠢事。
蔡京眼睛一直瞄著徽宗,瞧見徽宗這副神情,知道皇上心動了,老賊馬上出班講話:“萬歲,太君所講乃為一般常理,而楊滿堂聰明絕頂,智慧過人,行事必然超出常理。行兇後他故意將公主的佩劍帶回家中,置於明處,常人見到此劍,開始當然要認為楊滿堂與兇案有關,而進一步再做推論,就會斷定楊滿堂若是案犯真兇,絕不會做此愚蠢之事,於是乎,***前判,認定楊滿堂並非兇手。萬歲,此舉正所謂‘大智若愚’呀!”
“放你孃的狗臭屁!”這聲怒喊,在金鑾殿上亙古未有的,六奶奶王蘭英實在按捺不住,高音大嗓地喊道:“你講的是什麼屁話?做損也沒你這麼做的,老楊家的人抱你孩子跳井了?犯著你哪兒了?你跟老楊家這麼大仇,非把我們孩子往死裡整。告訴你,沒有老楊家,你小子還能站在這兒神氣?!”
“大膽!”金殿之上哪能說這話,當著這麼多文臣武將的面,徽宗吃不住勁了,一拍龍案:“大膽王蘭英奇Qisuu。сom書,口出不遜,有侮朝廷,你可知罪!”
老太君知道蘭英這句話說得不合時宜,不能當著皇上的面說這種話呀。太君忙站起身來,施禮說道:“萬歲息怒,蘭英生性猛浪,言語粗陋,絕非有意冒犯天顏,皇上龍恩浩蕩,望乞恕罪。”
徽宗剛要消氣,蔡京再來添油加醋:“萬歲,王蘭英居功自傲,無視朝廷。金殿之上歷朝歷代也無人膽敢出口謾罵朝廷大臣。今日王蘭英依仗楊家之勢,竟然在天子眼皮底下辱罵朝廷大臣。常言道:打狗還得看主人,為臣決不是計較王蘭英言詞粗俗,有侮為臣,若非在金殿之上、天子眼下,她就是罵我的祖宗八代,臣也不會與之一般見識。但今此不同平常,王蘭英是指桑罵槐、含沙射影,明面是在謾罵為臣,實則直指天子朝廷,是可忍孰不可忍!萬歲如不對她按律嚴懲,難儆效尤,為臣也覺得面上無光。”
一席話又把徽宗的火給逗上來了,拍案而起,怒衝衝發號施令:“來人,將王蘭英給我綁了!”
第九回 救忠良群臣請願 助賢才眾將緘口
徽宗一聲令下,四個武士衝上來,掐住六奶奶王蘭英的雙臂,王蘭英正要掙扎,老太君一見形勢不妙,再鬧下去,後果不堪設想,甭說救不成滿堂、士亮,沒準還得搭上兩口子,太君連忙訓斥一聲:“蘭英不可造次!”六奶奶儘管粗枝大葉,但是對太君的話則唯命是聽,不再反抗,服服貼貼讓人綁上。徽宗雙眉緊皺,厲聲而道:“將王蘭英給我——”老太君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皇上金口玉言,說一不二,真若給六兒媳婦定下個大罪,豈不是適得其反,事情越弄越大,更加不可收拾。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徽宗下半截話到了舌頭尖上的當口,卻見金殿之上“呼啦啦”跪倒了一片文武官員,除了幾個像蔡京那樣與楊家有仇有隙的之外,在場的文臣武將全給皇上跪下,大家都清楚,一旦皇上的話說出口,再給王蘭英求情就難了,跪下之後,這個喊“皇上”,那個喚“萬歲”,一齊請徽宗息怒,為王蘭英開脫。八王趙寵上前奏道:“皇上,王蘭英雖然出口不雅,有辱聖聽,但從實際而講,並非言過其實。楊家歷代扶保大宋,盡忠盡義,功在幾世,義高雲天,先王先帝俱贊其功,共誇其德。如今大宋國稱雄宇內,獨霸中原,不無楊家將數代征戰之功。望皇上雅量虛懷,不斤斤計較遣詞之俗雅,赦免其罪。” 吏部侍郎、寇準的後代寇烺跪奏道:“吾皇萬歲,您也知道,這麼些年了,王蘭英還不一直就是這脾氣,一張嘴從來不讓人,但她對大宋朝廷卻是忠心耿耿。如果說現在需要上陣,王蘭英肯定二話不說提刀就走,萬歲您說是不?今日王蘭英金殿之上,說話確實欠妥,皇上要治她的罪,今日金殿上的諸臣知道此事也許沒啥話可說。但不知實情的人,還因為皇上心胸狹窄,銜仇記恨,對當年那場事耿耿於懷呢,說哲宗皇上在位時,已經赦免了王蘭英的罪,而今您還不依不饒,非治了王蘭英的罪才解氣。皇上您想,讓百姓、群臣這般認為,豈不是太損聖上的尊嚴。臣以為皇上聖明,絕不會因大失小,以王蘭英不雅之言去壞聖上仁厚之儀。臣乞萬歲三思。”八王趙寵一旁聽著,心裡一個勁兒地發笑。暗道:寇烺呀寇烺,真不愧是寇準的後代,這張嘴太厲害。你可把皇上心裡這點事摸透了,說的都是最讓徽宗尷尬的事。這麼些年來,誰都不敢重提徽宗當年在楊府調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