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每年夏收和稅糧都是四百多萬石和兩千二百多萬石,年景不好時還要更少。本來折銀代米得來的稅銀,在年景大好,民生豐足,米棉價平的時候,只要海外的銀子一兩不進,那麼大明疆域內的每一兩銀子都能買到更多的東西。可是因為這些海商不斷的倒騰,變得只能越買越少。所以導致這些年的稅收帳面上雖然上漲了六份之一,可是實際上卻虧了五份之一,這藏富於民又藏在了什麼地方?”
“那些豪商鉅富,把這些物品倒給倭國、南洋。那些又都是什麼人?早年沿海和朝鮮的倭患,哪一處沒有他們的影子?朝廷多收了他們一兩銀子的稅,就多送了四兩銀子的糧物出去資敵!”
湯務逼向吳昌時,一字一頓地說:“說是藏富於民,我看是藏富於敵吧!”
第十一節 皇帝妙計
吳昌時被湯務這麼咄咄逼人地扣了一頓帽子,有點緩不過勁來,結結巴巴地說:“那是,那是因為前代海禁,他們無法通商,所以才窮極思惡。要是開放海禁,他們得以貿易,這些事情就沒有了,開放月港市舶的這些年,沿海不是少了很多寇擾?”
“這就是你們東林一黨的賣國謬論!”
湯務好像終於踩住了對手的尾巴,得意地喊起來:“沿海和朝鮮寇擾平息,那是俞戚二將軍和李家眾賢良能征善戰,用刀槍火器打回來的。海禁一開,有這些海商幫忙,他們那裡還用得著跑來寇擾?讓那些海商們把米棉麻都買光,咱們大明的百姓自己就餓死凍死光了!”
符強心裡十分驚,他記得熊延弼說過,這個湯務和他的哥哥湯賓尹一樣,都不是什麼好東西。可是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