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欣賞。
“第六件事就是自聖後主政以來,外戚用事。班序雜亂,臣請陛下少用近戚。”姚崇道。
群臣把姚崇瞧瞧,再把武則天看看,心想這個姚崇是和武則天鉚上了吧?所提之事,總是少不了武則天。
“姚崇就是姚崇!”武則天卻是極為欣賞,打量著姚崇,道:“此確為一大弊端。”
“聖後英明。”姚崇一連提出好幾個與武則天有關的弊端,武則天不僅不惱,反而還欣賞姚崇,這份胸襟令人心折。群臣心悅誠服的頌揚一句。
“祖母心胸寬廣。”李隆基也是感慨。
武氏當道,仗著武則天的勢。胡作非為,作威作福,他們見官高一等,這班序還能有用麼?班序沒用了,也就意味著威權不存了,也就意味著朝廷的威風不存了,接下來就是更多的壞事爛事,也就成了一大弊端。
若是班序還有用,威權還在,管你是不是武氏的人,犯了事,先抓起來審問再說。如此一來,誰敢犯事?
“第七件事就是聖後之際褻大臣,虧君臣之防,願陛下以禮待大臣,如太宗故事。”姚崇把矛頭又對準了武則天。
武則天要當皇帝,就需要除掉那些擋她道路的大臣,除了重用周興、來俊臣這些酷吏外,她還要重處那些大臣和他們的家人。有時候,所用的刑罰令人髮指,為的是讓人害怕,不敢再與她作對。
要不如此的話,也就不會有“請君入甕”這個成語了。
請君入甕是一個很殘酷的酷刑。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就有必要以禮待大臣。即使他們犯了法,按律處置就是了,不必再另加懲罰。
“說得好。”李隆基也是贊成這說法。
只要是按律處置,不另加懲罰,同樣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第八件事就是忠臣被誅,諍臣沮折,言路不開,臣請陛下效太宗故事,能聽逆耳之言,納群臣之諫。”姚崇又道。
武則天掌管國政之後,阻塞了言路。倒不是她沒有胸懷,不能納諫,而是她不得如此做。
在當時,忠於李氏的大臣多的是,若她效唐太宗故事,讓群臣暢所欲言,可以肯定,絕大多數大臣會上奏,要她不要登基當女皇。與其如此,不如阻塞言路,她就可以獨斷專行,一心為登基做準備。
為這事,殺了不少人,其中最冤的要數一代名將程務挺了。
程務挺具有非凡的軍事才幹,是武則天最倚重的大將之一,他在北方那些年,打得後突厥不敢犯邊。他被武則天殺害之後,後突厥殺牛宰羊慶賀不說,還為他立廟祭祀,
他因何被誅殺?
事兒也不大,只是因為他為裴炎說了幾句話而已。
裴炎主張武則天不應當女皇,她應該還政於李旦,這觸怒了武則天,把他下獄。程務挺與裴炎的交情好,就上書為裴炎求情。武則天不由分說,把程務挺也給殺了。
為好友求情這種事兒,哪朝哪代沒有?
程務挺竟然被誅殺,就是因為武則天要阻塞言路,要讓人閉嘴。
連程務挺這樣她倚重的大將都敢殺,誰還敢觸這黴頭?
“朕即位,要開創武功超越漢武,文治超越貞觀的盛世,自是需要廣開言路,博採眾長。姚崇,你這一提議非常好。”李隆基對此言大為讚賞。
一個人再牛,也就不可能把國家治理好,得納諫,得博採眾長。
“第九件事就是高宗皇上崇道,聖後崇佛,佛道盛行,佛寺道觀極盡奢華,耗費數百萬,臣請陛下禁絕此事。”姚崇道。
李唐王朝為了自我標榜,自稱是老子的後人,因而推崇道教,道教盛極一時。
武則天為了代唐,就推崇佛教,大修佛寺,佛教盛極一時,以此與道教抗衡。
就這樣,佛寺道觀極為奢華,耗資巨大,是該禁絕了。
佛道兩教,在中國歷史上極為有名,極盛之時令人震驚。當然,也有皇帝禁絕,比如梁武帝和周世宗柴榮。因為,他們在位之時,佛教太盛,已經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不得不毀佛寺,禁止佛教。
“朕以為,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若要信仰自無不可。然,卻不可壞國之根本,如眼下這般,佛寺道觀奢華,富麗堂皇,有損國本,是該禁絕的時候了。”李隆基欣然採納。
人嘛,總得有個信仰,這沒有錯。但是,若是信仰已經危害到國本的話,那就不行了,需要禁止。
“第十件事就是漢以外戚亂天下,臣陛下禁絕此事。”姚崇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