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6部分

其宗藩關係;如果與第三國引起外交交涉,第三國的承認便屬必要。

日本已承認朝鮮自主,那麼將來日朝間發生糾紛,日本利用該國際法的解釋,便有反對中國干涉的“權利”。

在日本外交家處心積慮的計劃下,以後的朝日交涉都是直接談判的,中國果然無法國參與其中。

日本侵略朝鮮的急進行動,必然迫使中國採取新的對朝政策。

李鴻章對朝鮮的基本政策,一向是維持傳統的宗藩關係,既不願意朝鮮獨立,也沒有餘力來設法加強“宗主權”。

換句話說,就是一切保持原狀。

但時勢迫使中國必須改變傳統的對朝政策。

對朝的政策問題,直接聯絡到對日外交。

在中日交涉之中實際主持事物的李鴻章,自從1871年中日簽訂《修好條約》之後,對日本一直採取一種聯絡羈縻的政策,希望借“中日修好”條規之力,約束日本的行動,並抱著“聯東方形勢”的幻想。

這顯然是對日本的侵略政策毫無所知導致的。

其實,在簽訂修好條規時,日本就要求“相同西例”,也就是要分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中國攫取的權益。

其後,日本於1872年派使至中國要求修改條約,尤其著重取消《修好條約》第二條有關兩國友誼相助的規定。

這些跡象表明日本來者不善,而洋務派官僚還被矇在鼓裡,繼續做著“聯東方形勢”的白日夢。

直到後來中日間發生種種不愉快事件,日本侵略的野心暴露,李鴻章才開始轉變態度,逐漸地從聯日變為防日。

“總裁,李鴻章來了。”卡特莉娜卡芙公主道。

萌總裁點點頭,“讓他進來吧。”

現在萌總裁駕馭各方面事務的能力,越來越強了,他開始真的像是一個君主一般淡定,並且是有經驗,有魄力的君主。

李鴻章行了一個鞠躬禮,“皇上,我看,是不是在大院君和閔慈瑾之外,再在朝鮮扶持一派勢力?以免得華軍警備司令部每月為剿匪傷腦筋,而且,收效也一直不大。”

萌總裁眼睛一亮,他最近也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呢,點頭道:“說下去,這個我也在考慮,你有合適的人選嗎?”

“有!大院君的兄長,李應的哥哥,李最應。”李鴻章提醒道。

萌總裁嗯了一聲,這個李最應,他是知道的。

李最應於嘉慶二十年乙亥(1815年,朝鮮純祖十五年)二月十七日出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道光十三年(1833年,純祖三十三年)被封為興寅君。

翌年純祖大王薨,李最應被純元王后金氏任命為守陵官,守護純祖的王陵3年。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朝鮮憲宗八年)李最應被任命為冬至正使兼謝恩正使,出使中國。

朝鮮哲宗年間,李最應主要在宗親府擔任閒職。當時安東金氏把持朝政,飛揚跋扈,李氏宗親遭到空前的壓迫,李最應與其弟興宣君李應在那時十分落魄。

直到同治二年(1863年,哲宗十四年)十二月哲宗去世,神貞王后趙氏命李應之子李命福(李熙)入繼王統,繼承王位,興寅君李最應才重新翻身。

同治四年(1865年,高宗二年)四月,李最應被任命為營建都監提調,負責景福宮重建事宜,後又歷任扈衛大將、判義禁府事、判宗正卿等職位。

當時興寅君李最應的弟弟興宣大院君攝政,但是大院君實行獨裁政策,不允許任何人以裙帶關係分享權力,因此李最應始終沒能攀上高官。

而李最應的權力慾又非常強,他在大院君執政時得不到重用,又想得到高官厚祿,被形容為“廚下飢狗”,大院君又一直不給他升官,因此他非常厭惡大院君,“與其弟大院君素不協”。

後來朝鮮王妃閔妃逐漸崛起,準備推翻大院君,李最應立刻投靠了閔妃,與驪興閔氏外戚巨頭閔升鎬、閔謙鎬過從甚密,並時常出入大院君的府邸雲峴宮,為閔家刺探情報。

最終,同治十二年(1873年,高宗十年),閔妃借崔益鉉彈劾大院君之上疏而鼓動高宗宣佈“親政”,趕走大院君,李最應和閔家人也不斷慫恿,高宗便在十一月三日宣佈“親政”,大院君垮臺。李最應也很快恢復了扈衛大將的官職。

後來李最應又協助閔妃肅清中央到地方的大院君餘黨,冊封閔妃之子李為王世子,因此李最應又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高宗十一年)十二月拜相,被擢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