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頁

刻不容緩。然而吏部每年選拔都是經過嚴苛的標準,且人才都有定數。新任官員的選拔派任,便處處受制。原本寄希望於今年的春闈,偏又有人不怕死頂風作案,輕易叫他的心血毀於一旦。惠明帝嚐到急於求成的苦果,連日來,焦心得夜不能寐。君主有憂,朝臣自然集思廣益替君主分憂。六部尚書以及輔政大臣連日商議的結果,試題重改,春闈改秋闈,重開恩科。明年開春再加開一科,不拘一格降人才。若是幸運,選拔到充足的有能之士,便能解了大召的燃眉之急。不過科舉取士到底還有半年,從開考到殿試,少不得得一年半載。地方便由這副官及當地府衙暫管這一年半載政務。但小地方尚且能糊弄,但一州之府卻不能輕易放權。自然得由京中派人下放。所以這幾日,惠明帝在琢磨下放官員的名單。周博雅這幾年接連辦成了幾樁大案,功績在身,惠明帝對他是另有安排的。在他看來,周家這個小子到底年歲太輕,資歷尚淺。若是年紀輕輕便身居高位,鋒芒太露。於是便壓制著尚未作出提拔。想著等個兩三年,將人磨礪得成熟再行提拔。但如今形勢所迫,惠明帝便有些顧不上原本的打算。荊州州牧早已於去歲秋後問斬,荊州十三城的府尹打入天牢,其中有七人與荊州州牧一同問斬。惠明帝憶起周博雅去歲去荊州半載,也曾管理過東陵城政務。想著若當真無人接替,周博雅是不失一個好的人選。若是有他法,惠明帝其實是不想動周博雅的。於他來說,此子天生靈秀聰慧,行事頗有章法。若提用得當,將來便是大召的肱股之臣。惠明帝有意歷練他,並不想他年紀輕輕便站得太高。然吏部呈上來的名單裡,可堪大任的人委實太少。地方如今百廢待興,形勢嚴峻,急需有能之士去綢繆建設。思來想去的,他心中十分猶豫,遲遲做不來決定。惠明帝便暗暗向周太傅透露了自己的意思,且看他如何看。周太傅沒有當場表態,直說周博雅外任與否,全由他自行決定。且等他回府詢問過周博雅的意思,再作答覆。他直言不諱,惠明帝也沒覺得冒犯。畢竟外放任職不是一件小事。大召的官制與前朝大不同,前朝乃三年一任期,大召的地方官任期卻是五年。任期長且不輕易變動,按大召律例,地方官任期不滿私自離開乃瀆職大罪,輕則罰奉降級,重則有殺身之禍。周家的長孫周博雅一生便是天之驕子。年少得志,三元及第,就任大理寺少卿一職。雖說時常會為查案南奔北走,但大理寺在京城,他的根在京城,到底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