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度已經陷入一個低谷,就如同這個國度再也不會出現令人拍手叫絕的好片。
可就是這部電影牛叉,真心牛叉。吸引住了李世明的眼球
故事的核心是“追擊”,但完成這一行為的不是英明警察,也不是什麼見義勇為的壯士,主角是個被手下應召女郎形容為“人渣”的傢伙。
至於兇手一方,則是一張小白臉平平無奇,不帶多餘表情,智商也稱不上高,使用榔頭等鈍器下手還會出岔子的傻蛋。
與此同時,人物設定有別於多數香港和好萊塢的型別片,與《七宗罪》、《十二宮》、《殺人回憶》作比較,更能清晰地發現《追擊者》的獨特魅力。
劇情中,編劇的安排巧奪天工。
既然可以沒有兇手,那乾脆讓兇手早早現身。既然高智商罪犯作案能夠天衣無縫,那乾脆讓警方做事錯漏百出。既然原本可以家喻戶曉、傳達歷史感,那乾脆一反方向、直刺現實。
《追擊者》這部電影略去兇手如何走上歧途,略去“人渣”主角為何離開警隊從事皮條客生意,略去受害人美珍與女兒之前的生活狀況。
敘事的省略將故事壓縮在一天之內,形成一個無限強大的劇情吸引力,令觀眾沒有多餘的喘息時間。
反倒是,主角與小女孩的情感連心,對兇手的過去和醜惡情趣稍加表現,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
實在是一部精彩到極致的電影。
當然這部電影,在現在的李世明看來也有很多可以彌補的地方,例如編劇上。
嚴格說來,在現在的李世明眼中,《追擊者》的編劇漏洞實在是不少。在很多前後安排上都有疏忽和解釋不通。
不過也不排除然因為投資方的資金不到位,以及導演在拍攝手法上,無法用鏡頭來表示那簡單的隻言片語的原因。
只是這些都不是問題,如果李世明真的能夠加入這個劇組。那麼李世明一定不會讓這些問題出現。
也會更好的把《追擊者》做得更好,別的不說至少《追擊者》中總被人詬病的結尾,李世明一定能改。
按照李世明的筆力,他是完全能夠把劇情中不論砸下榔頭還是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