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0部分

所以美國的影業公司也懂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道理,所以他們馬上花重金把巨星挖走,然後讓他們來做主角搗鼓出一些不中不洋的作品來吸引觀眾,替他們開啟東亞市場。

這一現象在二十一世紀初最為明顯,當時香港一線巨星、一線導演、一線武指全都跑去美國發展,給人一種華人影星成功進佔好萊塢的錯覺。但越到後來去美國發展的港星越少,就算之前在美國打拼的港星,也紛紛回到香港與內地打拼。

原因在於,隨著電影工業的發展,影片只靠單個明星的票房號召力,再想獲得驚人的票房已經不大可能了。事實上人們更願意看故事精彩、特效華麗、場面宏大的影片,相對而言,之前在電影中做主導的巨星演員,重要性卻在逐年的下降。

舉個例子,《暮光之城》和《哈里波特》,這兩部系列電影都沒有一線的巨星,但是在票房方面卻完勝那些由一線巨星出演的大片。類似的例子還有《指環王》系列、《蝙蝠俠》系列、《美國隊長》系列、《雷神》系列

而由華人影星擔綱主演的影片,本來主要市場是在東亞,但卻都不約而同遭遇到了滑鐵盧,票房和口碑雙失。比如人人矚目的功夫之王對決,比如b級片的規格,頂級片投資的《尖峰時刻3》

不賺錢的電影是沒有電影公司願意拍的,而不賺錢的藝人也沒有哪家電影公司願意請。當港片影星失去了可以利用的價值,自然就會被人家當髒抹布一樣的丟掉,絲毫不會有任何內疚之情。

不過也不需要對這些港片影星同情,人家雖然離開了美國好萊塢,但照樣可以頂著好萊塢華人巨星的頭銜混飯吃,而且索取數千萬的超高片酬。

許貫武對香港影星進軍好萊塢電影市場是樂觀其成的,不過他卻也知道好萊塢這邊利益至上,有奶便是娘。他們只是看著那位演員現在人氣高,所以就請來拍些片子然後趁機賺一點錢。

他們的目的就是賺快錢而已,但是對演員的整體演藝生涯規劃卻沒有概念,而香港這邊的公司又對好萊塢電影市場瞭解不深,所以就好像把演員一個人丟進水裡一樣,能不能游上岸自己看著辦。

有大部分港片影星跑到好萊塢發展,基本上都是人地兩生,兩眼一抹黑的情況下就被人賣了豬仔。用完就甩,而相對來說,其他好萊塢的藝人卻有經紀公司為其做生涯規劃,即便是二線的電視藝人,都有公司來幫他們運作。

至於華人影星,則缺少這方面的經驗,而且往往言語方面不通,好像一隻孤鳥在好萊塢飛。(未完待續。。)

第三百二十六章 時裝週

許貫武不想自己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影星,被好萊塢電影公司這麼的利用。也不希望他們的人氣被過度消費,損毀了好不容易才打下的基礎。

“這樣,你選幾家比較有誠意的公司,然後讓他們把劇本、班底、演員等準備好,然後在我離開美國之前讓我過目。如果這專案真的不錯的話,倒是可以試著合作一下。如果他們只是想賺快錢,劇本又不好,導演又不好,配戲的演員也不好,那就是沒有誠意合作了。”許貫武擺擺手道。

“那好,我會把老闆你的意思傳達給他們的。”朗。梅耶點了點頭道,“不過,老闆你的要求會不會高了一些?我知道你的那些演員雖然在亞洲比較有名氣,但是在好萊塢這邊頂尖也就是二線演員水平。你這樣的嚴苛要求都堪比一線紅星了,我想那些電影公司不會配合的。”

在好萊塢,只有一線巨星、一線製片人、一線導演可以挑剔別人,因為他們不缺乏合作的專案,所以可以在諸多專案之中慢慢挑選。但對於二線、三線的藝人來說,有的演已經非常不錯了,還想要啥腳踏車啊?!

許貫武提出的所謂劇本不好不演,導演不好不演,甚至還要挑剔搭戲的演員,這簡直就是把自家後院出產的明星,當成了好萊塢一線影星來對待了。不可否認他們在亞洲或許有些名氣,但是在美國他們主演的電影,票房最高也不過五百萬美元而已。這個票房基本上是好萊塢二線演員級別的。

那些電影公司之所以願意聘請他們來出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低片酬。只有十多萬港幣而已。換算成美元不過幾萬美元。相比好萊塢現在二線影星動輒幾十萬的片酬而言。實在是廉價又好用。

但如果按照老闆的意思,需要這麼要求嚴苛的話。只怕沒有一個電影專案能談成。這些電影公司基本上都是小公司,專拍一些b級片、c級片等小製作影片賺錢的。他們既沒有出名的導演,也請不來出名的藝人,更不要提劇本與班底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