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期看,這一狀況可能有助於緩解東部地區的失業困境,但從長遠看,將造成東部人口結構老齡化,有勞動力的年輕人越來越不足,特別是留不住有才幹的精英,這將影響東部地區經濟的發展。

1990年德國大選時,科爾總理曾向東德選民許諾3年至5年內東德將出現“一片繁榮景象”,“統一不會使任何人吃虧”。這個承諾並未實現,原因何在呢?從客觀上看,統一後東德經濟受兩個因素的打擊:一是失去了蘇聯東歐這個主要市場,二是產品質量差,無法在德國西部找到出路。這是導致大批工廠倒閉、停產或減產的根本原因。從主觀上講,私有化程序過快過急,以及措施不當,嚴重地破壞了生產力。統一後,聯邦政府決定一步到位,實現國有企業私有化。透過託管局拍賣國有企業,原以為可以為東部建設籌集大筆資金,但事實卻是託管局的私有化非但未能掙錢,反而出現了鉅額虧損。在拍賣國企過程中,急於求成,未能切實確保企業的買主繼續投資辦廠,增加就業。實際上,約有50%的收購者買下這些企業是為了消除競爭者。他們在西德擴大生產,把產品運往東德佔領市場,實際上只是為西部地區創造了就業崗位。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德國有形與無形——柏林牆倒塌的前後(9)

還必須指出的是,剛被推入市場經濟體制的東德人不熟悉新引進的西德政治法律制度,又不掌握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對他們來說,“公平競爭”不過是紙上談兵,“機會均等”亦是可望而不可及。柏林市議會議長蒙佩爾告訴我,目前東部地區的企業管理層中許多是原東德人,他們可以分為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