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開始的。請您談談動盪時的情況。
範:這年先是在2月份,有大約2000名示威者集合在首都地拉那的斯坎德培廣場靜坐抗議。後到了6月底7月初,成千上萬支援*化的示威者與警察發生衝突,躲進聯邦德國、義大利、法國、希臘、匈牙利等十幾個外國使館尋求避難。據說,僅聯邦德國大使館就衝進了3200人。此事經聯合國調停,允許一部分難民出走,但事後阿爾巴尼亞政府卻對國內的反對派進行了*,這大大激化了國內矛盾。
11月6日至7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舉行九屆十二中全會,阿利雅在會上作了題為《鞏固人民政權和完善政治體制,推進*化發展》的報告,對黨的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他指出,“黨的領導作用不是靠命令或法令來維持的”,“黨不應直接行使國家權力”,建議修改憲法中關於“勞動黨是國家唯一政治領導力量”的條款,表示要為“思想多元化”創造更加有利的組織基礎。
12月8日,地拉那大學學生罷課示威,提出了“政治*”要求,與軍警發生衝突,開啟了所謂的“東歐革命的尾燈”。12月11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舉行緊急中央全會(九屆十三中全會),決定實行多黨制。當晚,阿利雅與罷課學生對話,同意他們成立獨立的政黨。與此同時,從12月11日至14日,在卡瓦亞、斯庫臺、愛爾巴桑和都拉斯等城市發生了一系列騷亂事件,政府派出大批軍警到現場,局勢十分緊張。12月12日,阿爾巴尼亞成立了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的國內第一個反對黨——阿爾巴尼亞*黨。17日,阿爾巴尼亞人民議會主席團透過了《關於成立政治組織和團體》的法令,允許在阿爾巴尼亞成立政黨和政治團體。19日,阿爾巴尼亞司法部正式批准阿爾巴尼亞*黨為合法政黨。繼*黨之後,還出現了共和黨、農民黨、生態黨、民族統一黨、社會*黨和獨立工會聯合會等反對派組織。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三章 德國有形與無形——柏林牆倒塌的前後(11)
反對黨成立後,它們向勞動黨提出了推遲議會大選時間、修改議會選舉法、釋放*等一系列要求。迫於內外壓力,勞動黨於1991年1月17日,同意將大選從2月1日推遲到3月31日,並允許各黨派代表參加選舉委員會。2月20日,發生了示威群眾推倒霍查塑像事件。當晚,阿利雅宣佈親自接管政府事務,查爾查尼政府集體辭職,組成了以法託斯·納諾為總理的臨時政府。3月2日,政府赦免了最後一批在押的*。1991年3月31日,阿爾巴尼亞進行了“鉅變”後的第一次議會選舉。大選結果,勞動黨獲勝,得168個席位、佔總數的、*黨獲75個席位、佔總數的30%,希臘少數民族聯盟獲5個席位,老戰士委員會獲1個席位。阿利雅當選阿爾巴尼亞首任總統。
大選後,反對黨在議會內外向勞動黨展開了激烈的奪權鬥爭,政局繼續動盪,接連發生了一系列騷亂事件。1991年4月2日,*黨在地拉那舉行*,與治安力量發生暴力衝突,造成4人死亡,50多人受傷。在斯庫臺的*上,有人打出“用暴力奪取政權”和要求“斯庫*立”的標語,焚燒勞動黨大樓,燒燬軍車和裝甲車,破壞公共設施。在地拉那、科爾察、都拉斯、卡瓦亞等地,發生一些青年人打罵和侮辱農民,搶劫牲口和農產品的事件。4月15日,阿爾巴尼亞民選議會首次會議開幕,*黨議員團以未公佈“4·2斯庫臺事件”調查結果為由,拒不出席會議,拒絕接受勞動黨提出的關於各黨組成聯合政府的建議,對勞動黨政府及其施政綱領投不信任票。勞動黨只得單獨組閣,由納諾任總理。新政府成立的第三天,以反對黨為背景的獨立工會聯合會發起了全國大*,提出增加工資50%、改善生活和工作條件等17項要求。為儘快平息局勢,勞動黨政府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采取了增加職工工資50%和調整物價等6條應急措施。形勢並未因此好轉,反而進一步惡化,各地爆發了30餘萬人參加的大*,千餘人絕食與群眾請願,示威*不斷,擾亂了社會秩序,全國經濟和文化生活處於癱瘓狀態。反對黨抓住時機向勞動黨發起新的進攻,要求勞動黨下臺,它們自組多黨“救國政府”,並提前舉行大選。5月29日,在地拉那市中心廣場,數千名*者與保安部隊發生衝突。當晚,阿利雅總統同各黨代表進行磋商,經過激烈爭論,達成協議:勞動黨政府辭職,成立由各政黨參加的“穩定國家政府”,把1995年大選提前到1992年舉行。
6月4日,納諾政府宣佈辭職。阿利雅任命以勞動黨議員於利·布菲為總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