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身心”後,李長安這才匆匆跟在雪乃的身後,隨著人流一起進入到了神社內部。
“這裡出乎意料的大啊!”
李長安環視了一圈這個寺廟,這裡不僅有著多處供奉神像的神廟,裡面還包含了一整條商業街。
人來人往,十分熱鬧。熱鬧的同時又不會像外面商業街那樣吵鬧,可能這就是寺廟的獨特吧…
儘管多麼熱鬧,進入其中的人潛意識會因為來到寺廟這種神聖的地方,出於對神明的敬畏而降低音量,保持尊重。
“這裡可是淺草寺,京都最大的寺廟,歷史也頗為久遠。”
這裡帶有濃濃歷史特色的建築風格好似將眾人帶到了當時的年代,雪乃不止一次來到這裡。
可是,每當她看到這些莊嚴神聖的神像,古樸且飽經風霜的建築時,內心裡都會感覺到震撼。
“轉學生君,你想要了解一下淺草寺的歷史和由來嗎?”
“好,願聞其詳。”
看著興致勃勃的雪乃,李長安當然不會澆滅她的熱情,笑著答應了。
見李長安也有對這方面的興趣,雪乃為他介紹起來。
“一千多年前,當時這裡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有一天,就在這河邊有兩個漁民在河裡捕撈的時候,撈上來一個金質的小觀音像。”
“他們覺得啊,這是神明的顯現,所以就在這河邊搭建了一個神只用於供奉這個金像。”
“這個就是淺草寺最早的由來了。”
雪乃簡單地對李長安介紹了淺草寺的來源。
“那這個寺廟為什麼要叫做淺草寺呢?像這種級別的寺廟應該不會這麼潦草的命名吧?”
“你想什麼呢?當然不可能!”
【這可不一定呢…】
李長安在內心裡腹誹著。
像什麼“五棵松”,“六里橋”,“東四十條”之類的命名就十分潦草…就好比“五棵松”,起這個名字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那裡附近剛好有五棵松樹…
所以在沒有提前瞭解的情況下,誰又能知道“淺草”這個名字是不是因為當時草很淺得以命名的呢?
儘管李長安知道這個機率很低…
“【淺草】這個名稱其實是源自於印度的梵語,在佛經上有這麼一個詞叫聖者居住的地方。它呢就是ashakha,跟淺草的發音十分相似,所以就把這個詞命名給了這座寺廟。”
雪乃推了推鼻樑上那不存在的眼鏡,緩緩地為李長安科普起來。
“原來是這樣啊…”
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兩人一邊漫步一邊閒聊,不知不覺中,他們已經抵達了第一個預定參觀的地點——“雷門”。
這是一座宏偉壯觀的紅色拱門,它不僅色彩鮮豔,而且規模龐大,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拱門的中央位置,懸掛著一個巨大的燈籠,燈籠上赫然寫著“雷門”兩個醒目的大字。
在燈籠的兩側,分別裝飾著兩位神只的形象,他們分別代表著風與雷的力量。
風神的形象顯得輕盈而飄逸,手中緊握著一個布制的口袋,而雷神則顯得威猛而莊重,他手中緊握著一個鼓輪,兩位神只象徵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不過這倒也正常,在明治維新之前的霓虹是屬於農業社會國家,自然是希望一年當中能夠風調雨順。
“雷門”面前聚集了眾多人,他們都是拿著手機與同學,朋友,戀人,家人在拍照留著紀念。在眾多的人群中,李長安精準的看見了其中的一抹粉色,一雙死魚眼以及一個可愛的…小男生。
很明顯,那就是彩加,由比濱和比企谷三人組。
如果是什麼不知情的人看見這三人組的話肯定會一臉驚訝吧?特別是男性,可能會羨慕嫉妒恨吧?在內心裡默默的質問著蒼天的不公…
甚至更有甚者,覺得就連比企谷這個傢伙都可以左擁右抱,自己為何不行?隨後自信的搭訕附近的女生…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要問李長安是怎麼知道這些的,前面不遠處面向牆壁,蹲在牆角沮喪畫著圈圈的男生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默默的同情了對方几秒鐘,之後李長安就準備離開這裡。
沒錯,他沒有要等比企谷他們的意思。因為一但打了招呼,兩人獨處的空間可就沒了。
“我們去前面的商業街看看吧。”
“可是由比濱他們在前面…”
雪乃還想說些什麼,突然感覺到自己的手被溫暖的包裹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