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5部分

,出師有名帶來的政治影響非同一般。

當兩位殿下做了幾次公開露面後,更是證明了東伯侯並非造反,而是有了出兵的正義性。

在這個世界中,

這時候,紂王的名聲已經敗壞到一個極點上了,朝中大臣人人自危,

敢於直諫的大臣少之又少,梅伯,商容等大臣的慘死,讓正義之士不敢發聲,蠆盆,炮烙,酒池肉林,一一現跡,演義中強加與殷商帝辛的罪名都在這個世界成為現實。

此時距姬昌歸國還有四年,紂王在妲己蠱惑之下,朝政不修,貪圖享樂,致使四方亂起,生民不安,又修造鹿臺,許多百姓不堪重負,紛紛逃亡。

原書中,不少人是逃向西岐的,現在聽聞太子殿下於東魯起兵,清君側,報母仇,又素問姜皇后為人正直,母儀天下,連帶東伯侯也頗有忠直之名,治下東魯之地自從多了七位賢才後,一年富過一年,百姓安居樂業,因此頗有許多人逃向東魯治下。

底層小民尚知道逃亡,何況朝中大臣。

自從兩位殿下居於東魯,在人前現身,朝歌中不少難以忍受苛政,又畏懼重刑,不敢直諫之忠臣,紛紛攜家帶口,偷關來奔。

遊魂關守將竇榮對此也無可奈何,若是之前他還能斥責對方是叛軍,現在太子出面,他又不好干涉帝王家事,雖然不至於獻關投降,但對於出關的官員百姓,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給自己留條後路。

一時間,朝歌城內不少賢臣良將棄了職守,投奔東魯而來。

東魯聲勢為之一壯,畢竟師出有名,紂王無道,其子清君側,正朝綱,也不能說不過去,畢竟這是帝王家室,外臣若以討逆的名義對付他們,就是名不正言不順了。

六位輪迴者各展本領,將投奔的大臣,百姓安置地井井有條,大大充實了東魯軍政實力。

這一日,六人在李林的府邸中對坐而談。

“東魯聲望日隆,不知道天數會不會偏轉,這些時日,也沒有見什麼異士仙人來干涉,不知內情如何?”劉宏軍心下有些忐忑,問道。

“無他慮耳,殷郊本是東宮之主,起兵討伐父王,實乃殷商內鬥,消耗殷商內部氣數,這對仙道來看,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又怎會來干涉,就如同之前四方諸侯動亂,哪有什麼仙人去阻攔,闡教中人樂得坐觀其成,截教中人沒有立場,紂王無道是眾所周知,太子從未失德,換太子登基還有助於成湯氣數延續,他們也沒有理由來干涉,唯一可慮的就是,紂王會因此動怒,派人來征伐。

正如西周起兵,有三十六路兵伐西周一樣,他們未來有闡教中人以天數為名,去施援手,這東魯倒也不差,兩位殿下,其師傅都是闡教中人,到時候求援,將他們攀扯進來,這出戏就好看多了。”李林正要如此,一手接著一手,從救下姜桓楚,就有這個佈置,到時候看闡截二教如何應對。

說到這裡,李林心下有所感應,隨手施術,正是朝歌九間殿中情景。七人一同看去,卻見紂王正在議事。

“啟奏陛下,遊魂關守將竇榮來報,東魯叛賊姜桓楚挾太子二殿下,以清君側,誅妲己為名叩關甚急,軍士動搖,關隘難守,還望陛下發兵支援。”亞相比干奏道。

群臣面面相覷,他們早已得知這個訊息,只是無人敢稟報紂王,以免觸怒紂王,自家遭殃,不少同僚已經棄官去職,投奔太子,他們也是知曉的,留下的,都是家大族大,難以遷徙的,或是對紂王還有忠心的。

“大膽逆子,不守孝道,自古未聞有子伐父之理,哪位卿家願為

孤擒此惡子?”紂王怒道。

眾臣皆低頭不語,此乃帝王家事,紂王無道,逼死姜皇后,其子代母報仇,又是東宮太子,紂王暴虐之名傳於四野,眾人倒是想太子成事,換掉紂王的多。

紂王見無人應允,更是大怒,“速調撥兵馬,孤御駕親征,以討逆子!”

“陛下,不如調三山關總兵鄧九公前去平叛,南伯侯鄂崇禹之子鄂順屢次驚擾,卻無足輕重,反觀東魯,其聲勢日大,又有兩位皇子上陣,恐怕指日就破”費仲上前奏道。

“好,就依卿所言,宣孤旨意,調三山關總兵官鄧九公去東魯平叛”紂王只是一時動怒,怒火過後,又想起妲己的好處,不免失去了征戰之心,只想儘快將此事平息。

………………

“啟奏殿下,我軍兵馬已成,現檢選精兵三萬,可為王驅,破遊魂關之日已到,還望殿下下令再徵朝歌”丞相劉宏軍於東魯大殿之上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