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兒,你都這麼大了,可以護著媽媽和妹妹們了。我這裡還有點事,一時走不開,不過我會去找你們的。”
袁譚很不高興地道:“乾爹,有什麼事能比你的乾女兒更重要?”
“當然有了,我的女兒可不只你一個。”沈峰心裡暗想,不過卻不能說出口,只能用小動作封住了她的口,讓她沒有意見……
教育了一會兒女兒,沈峰總算把袁譚哄好了,並送她離開,這時又有一個人來拜訪了。
“孟德,你找我有何事?”
曹操道:“亂天下者,必是董卓,現在本初已經出逃,我也不能坐以待斃,你可願同我一同出逃?”
沈峰道:“既是孟德相邀,雖萬死也不能辭!”
曹操道:“我就知道此時城中可信之人唯有你!事不宜遲,我們快逃吧!”
沈峰看到曹操走得如此之急,只能跟他一起逃跑,並用好友功能通知方晴、方雨她們守好門戶,別在這段時間出了意外。
當然,洛陽城中的一切他還是丟不開的,反正他有一頭神驢,跟曹操逃跑後,再用神驢傳送回來即可。董卓、袁紹、曹操,他一個都不想得罪,準備腳踏三條船。(未完待續。。)
ps: 感謝喵呢嗓打賞100!
第237章 相國
且說沈峰騎著瘸驢翠花,跟著曹操一路出逃,路上驚險無數,還斬殺了悲劇的呂伯奢。不過遇敵之時,他都用採花面巾蒙臉,不被npc認出,以防得罪董卓。
大約天快亮了的時候,兩人逃出了司隸的河南郡,到達了東邊的兗州陳留郡。三國演義中說曹操回家起兵,但其實曹操的家根本不在兗州陳留,而在豫州的沛國,兩地之間還是有一段距離的。那麼曹操為什麼在陳留起兵,而不回家起兵呢?原因很可能是因為陳留太守是他的好基友張邈。
要知道現在可不同以往,黃巾之亂已經鬧了數年,每個太守手中都握有大量的精兵,擁有平叛大權。在別的地方起兵,人家太守打不過黃巾賊,還打不過你嗎?你前腳扯旗,後腳人家就爆了你的菊花,然後給朝廷上書,把你的首級當作戰功領賞。
但是在陳留郡起兵,就不會有這個問題,陳留太守張邈是曹操的發小,與曹操、袁紹關係很鐵,不但不會帶兵滅他,還會在暗中支援他。有了張邈這棵大樹遮擋,曹操就可以乘涼了。
將曹操送到他的基友張邈處,沈峰就向曹操告了一會兒假,然後傳送回領地給眾女兒餵奶。女兒們吃飽之後,他又趕去早朝,和董卓客氣一番。
這個早朝,董卓又逆天了。他雖然當上了太尉,但仍覺得不過癮,因為太尉說到底只是三公之一,還有個太傅袁隗。比他官大。於是今天,他鼓搗出來了一個相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總算與普通的大臣們徹底拉開了關係,太傅袁隗都比他低一級。
這相國到底是什麼官呢,這麼牛?
其實,在四百年前,相國就是丞相。也就是現在三公之一的司徒。只不過漢初的時候蕭何功高。劉邦特意為他改了個名。再後來,蕭何,以及繼任的曹參死了,這官又改回了原名。繼續叫丞相。
丞相的稱呼。一直用的西漢末年。西漢末年流行復古。掌權的王莽更是復古狂人,他覺得丞相什麼的是秦官,跟著秦朝學沒品位。丟人,還是跟著周朝學比較高大上一點兒。所以當時的三公——太尉、丞相、御史大夫,被改名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因為周朝的時候就是司馬、司徒、司空管事。
劉秀建國時,太尉仍然叫大司馬,丞相仍然叫大司徒,御史大夫仍然叫大司空。劉秀覺得都是大xx太難聽,於是讓大家把“大”去了。不過司徒、司空去了大字無妨,沒有重複的官,但司馬是帶兵的,前些年打仗的時候,軍隊副官都叫司馬,已經成了習慣,大司馬突然變成了司馬,就跟那些小官們重複了。
既然大司馬改名叫司馬,好像司令改名叫班長一樣不好接受,那就再換一個名吧。於是劉秀又把太尉的名字翻出來,讓大司馬改叫太尉。從此以後,東漢的三公,就一直是太尉、司徒、司空,與西漢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區別不大。
雖然相國就是丞相,就是現在的司徒,不過這個官名畢竟好幾百年沒出現了,還是漢朝第一開國功臣蕭何的官,所以董卓就把這個官名拿出來唬人了。
董卓這個相國,與四百前的相國完全不同,他比其它官都大,還什麼事都可以管。原本的三公他也沒取消,司徒黃琬當了太尉,司空楊彪當了司徒,光祿勳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