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南。
齊悅凌還附上了一封信。跟她父王說,是瑤兒姐姐指導她做的這些東西,嬤嬤教她刺繡她覺得煩躁,瑤兒姐姐教的卻很有趣。
沒兩個月,桂伯就送了一個禮盒來,是吞武裡和緬甸出的一些精美小玩意。雍親王爺特意讓人送回京城的,兩盒,齊悅凌和書瑤一人一盒,可見王爺的歡喜。
王爺還向寶貝女兒要一件她親手做親手繡的袍子,連尺寸都附上了。想必是西南大將軍府裡那位姨娘給量的。雍親王爺的要求倒是不高。讓齊悅凌慢慢做。過年時能讓他穿上就很滿足了。
自從看了那副“喜上眉梢”,齊悅凌和四公主學刺繡的興致正濃。齊悅凌見到父王的要求,當即“立志”要做出一件讓人刮目相看的錦袍。書瑤也不藏私,教他們最基本的立體繡法。並提議齊悅凌繡竹子,那樣只要齊悅凌學的基本繡法發揮好了,就足以讓竹子“驚豔”。
四公主被刺激到了,決定跟齊悅凌一起,也做一件袍子給父皇,也繡竹子,反正誰都知道,當今皇上和雍親王爺從小就喜歡竹子。
這不,這會兒。齊悅凌二人正在向書瑤請教繡竹葉時遇到的問題。
三人談得正起勁,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情形。不過四公主和玥貴郡主本就不是來參加宴會的,自然也沒有必要參與她們的活動。
而福星郡主,在那次敬國公府的女兒節宴會上,所有人寫的詩裡。福星郡主的作品排在了第一位,不但詩好,一手柳體字更是瘦挺勁媚,遒勁有骨。因此,參加了那次宴會的人都巴不得福星郡主沒有聽到寫詩的提議,不要過來。
可惜,齊悅馨不在其中,她倒不是認為書瑤寫得不好,只是,書瑤不知道這邊在做什麼,怎麼看到雲家三姐妹出醜,她又怎麼看到書瑤緊張、難堪。
於是,一個丫鬟走了過去,向書瑤行禮道:“福星郡主,那邊在寫詩湊趣,大家都參加了,郡主是否要一起?”
書瑤笑道:“好啊,我也過去看看。”既然來了,又何必顯得孤傲?一般來說書瑤都會參與宴會上的活動。
“我們也去,我們也去。”四公主和齊悅凌是跟著書瑤走的,而且她們很少參加宮外的宴會,又都是小孩心性,本心很有興趣湊熱鬧。
見書瑤三人起身向這邊走來,司馬妍蹙了蹙眉,她怎麼忘了,有夏書瑤在,她又要屈居第二?罷了罷了,今日早就說好不是比賽,有齊悅馨和陳月瑩在,待會兒大家的興趣只會集中在那三人身上。
為什麼是“那三人”,而不是“那三張字”、“那三首詩”?只因為在司馬妍看來,雲家三姐妹應該根本連筆都不敢拿起來。
齊悅馨和陳月瑩卻是很來勁,她們看到雲亭三人都是一臉愁,似乎已經看到了一會兒書瑤臉上的尷尬和不虞。
可惜,無論是書瑤,還是雲亭三姐妹,壓根就沒有往她倆琢磨的這些事上去考慮。
書瑤一邊走一邊還在跟齊悅凌二人說著繡竹葉要注意的地方。雲亭三人走到了一塊,避開了其他人,商量著她們背的那些詩裡哪些是寫花的,這個園子裡有沒有那種花。
因為羅氏的陪嫁就有兩大箱書,她們四姐妹(包括嫁人留在西北的大姐雲心)小時候沒有玩具,最經常玩的遊戲就是比賽認字,後來字認多了就比賽背詩,無論是在洗衣、在繡荷包、在地裡拔草、還是去山上採摘野菜……一邊幹活一邊比賽都是她們的樂趣。
如果讓她們作詩,她們是不會的,但是背,還是能背出不少,尤其是年齡最小的雲意,張口就可以背上半個時辰。
雲麗最愁了,她有一半的空閒時間用去習武,背的詩沒有姐姐雲亭和堂妹雲意多,這會兒可憐兮兮地求雲意:“四妹,你快提醒我一下,就算背過我現在也忘記大半了。”
而云麗愁的是,她們以前見到的都是山上、草地裡的野花,名貴的花兒都是進京以後,在兩侯府的花園裡認了一些,並不是很熟悉。
這三姐妹是實誠人,謹守遊戲規則,說了要讚美園子裡的一種花,她們還真認死理了。
還是雲麗腦瓜子一轉:“怕什麼?反正我們就寫那些名貴的花,嗯。在瑤兒表妹他們府裡聽到的那些花名兒都行。這個院子裡這麼多花,相信都有,剛才那位夫人不是說了嗎?雍親王府裡的花品種多得可以開花展了。”
雲麗眼睛一亮,對啊,反正只要寫詩,有沒有要求她們把寫的詩貼在對應的花上。
三姐妹聲音小,別人聽不到她們在嘀咕什麼,見她們一臉愁雲,都想到她們恐怕是不識字。畢竟,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