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1部分

數次派人來與他約兵,雙方從東、西合力進攻廣東,如此擁明勢力便能合流;若再沿長江北伐,攻贛、皖、南直各省,則復興大業有望矣。

為了促成此事,李定國甚至希望李、鄭能夠連姻以求鞏固盟誼,卻因鄭成功屢愆軍期而屢屢不能成事。二次東征時,李定國抱了極大期望派使者致書鄭成功,希望他能率兵來會師,結果成功正與清方“和議”,為防訊息走漏竟然將使者稽留於廈門,拖了一段時間才派人回書。信中卻對聯兵之事模稜兩可,也遲遲不動,致使李定國再次含恨退軍。

歸根結底,成功不願與李定國會師廣東,卻是因為當年隆武帝對成功知遇太深,使得成功對隆武帝早生士為知己者而死的信念。隆武帝死後,他拒絕承認肇慶的永曆政權,直至後來紹武覆沒,這才不得不在部下的勸告下接受永曆冊封。李定國是大西軍出身,又是擁戴永曆帝,雖兩家會師能夠盡取廣東,但成功卻是不願從李定國,而是想自己獨力行動,若能事成,則有望再擁唐王登基,使隆武帝能入大廟。

成功如此心態,自然使得李定國對成功大失所望,在信中直指其虛君不願奉永曆天子的真實意圖。太平軍在廣東同李定國一樣,依舊是打著永曆旗號,且成功又早為北上長江之役做了許久準備,故潘庚鍾一番話便讓他不再遲疑,拿定了主意。

但中軍甘輝卻有不同意見,他道:“北上長江須要等到七月信風方能行,且是空國遠征,一旦失敗,便有全軍覆沒危險。便是不致如此,大軍出征後,金廈亦有被清軍再度進攻之危險,所以我認為倒不如和廣東合兵共擊濟度大軍,取潮州安置軍民,再擊達素,穩固閩中再圖北上,這樣大軍北上就不復兩島有危。”

“甘將軍,你的眼光兒未免太近點了,清廷所以不攻金廈,就是怕滇、黔的牽制。如今孫可望降清,清廷已下令三路大軍進攻貴州,晉王李定國勢單力孤,如何能擋住清廷這十多萬兵馬?果滇黔削平,清廷便可全力來撲我們,區區兩島,豈能獨全?現藩主統率貔貅,人據長江,截其糧道。他們自救不暇,哪裡還有功夫攻兩島?”

潘庚鍾所言也是有理,眼下清軍已經大舉用兵西南,又有濟度用兵廣東,若鄭軍此時用兵長江,勢必能截斷清廷漕運,斷江南糧餉,使這兩路清軍無有糧草供應,故雖未和太平軍約兵共擊濟度,但也是達到了斷清軍後路的戰略意圖。便是西南那邊暫不受影響,廣東這邊的濟度卻是要受直接影響的。再者,大軍入長江,東南清軍哪個不危,達素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選擇攻打金廈,他只能調兵往金陵救援,他若不去,清廷也會砍了他腦袋。至於濟度那邊,反而因為太平軍的存在而不得回援,說起來反是有利於鄭軍入江之戰。

“兵法有云,圍魏救趙。藩主統大軍入長江奪金陵,便是要替西南解圍,此策,萬不能因事耽擱延遲。”

工官馮澄世直接參與了藩下十多萬大軍的軍械準備,是堅定的北上派,不同意和廣東合兵。

“清廷大舉用兵西南,又有濟度用兵廣東,這正是北上奪取金陵的大好時機。。。達素所部不足為慮,只需留萬餘兵馬守金廈,達素便不敢來攻。現在金廈兵馬雲集,日費萬金,上下皆知即將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絕不能因事耽擱,自老其師。”

戶官鄭泰是鄭芝龍的堂侄,鄭成功的堂兄,長期擔任鄭成功的戶官,管理延平藩的財務及對外貿易,隆武帝時曾封鄭泰為建平侯。出於錢糧考慮,鄭泰也認為不當此時和太平軍合兵,而當是按照既定部署準備北上。

部下只甘輝一人同意和廣東太平軍約兵共擊濟度大軍,鄭成功沒有再猶豫,見陳永華也沒有開口反對,便對諸官道:“本藩以抗清為己任,在南為抗清,在北亦為抗清,相較廣東而言,金陵意義更大,且有援應西南之效,故本藩不意與廣東興平約兵,然可提供其一些軍械餉銀,以助興平堅守。”

諸官都稱好,陳永華雖另有想法,但見藩主決心已下,又想北上長江乃是他當初力主之事,故也未再開口相勸。甘輝很是失望,卻也只能服從。

鄭成功沒有再見徐應元,只叫劉國軒將軍議結果告之於他,一聽鄭成功不願出兵合擊濟度大軍,徐應元聽了只是一怔,但卻沒有什麼失望之色,只是拿出一紙清單交給劉國軒,請求延平王能夠照此清單給予太平軍一些錢糧軍械,太平軍可出銀購買。

劉國軒將清單拿給成功,成功見上面多是些火器和藥子,藩下尚多存貨,便要劉國軒一一照辦。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