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這些青壯不想當兵,他們想回家,在整軍補兵時,青壯們透過各種途徑向周士相表達了他們想要回鄉的請求,對此,周士相明確予以拒絕,他告訴這些青壯,若他們想回家,可以,但必須在太平軍服役滿三年,三年後便可以回家。
這個條件容不得討價還價,有誰不願意的,直接砍頭。周士相不願濫殺無辜百姓,可為了太平軍的壯大,他又需要這些民夫青壯,因此只能狠下心來。
面對殺頭的威脅,想回鄉的青壯只能無奈答應留在太平軍,好在太平軍給了期限,三年期滿他們就可以回家,若是在軍中立了功還可以升官,不願意在軍中的可以得到一筆數目可觀的錢財,回鄉以後若是此地被太平軍佔領,也可獲分土地。如此條件,比起現在兩手空空的回鄉肯定要強得多。(未完待續。)
第四百一十章 建鄉設村
太平軍實際控制各縣相繼委任了知縣,叢化知縣宋達明和龍門知縣萬長隆是從香山的鄉長任上調來的,二人原先都是太平軍後營的營老,並無任何功名在身。接廖瑞祥香山知縣的鹽課大使郭紹是舉人功名,降官出身;順德知縣吳爾遠也是降官,崇禎十五年的進士出身。
增城知縣是留用反正知縣江慶之,舉人出身;東莞知縣是從民部調的人,農墾司的負責人錢豐,原太平軍總旗,大字不識一個;三水知縣則是另一個從太平軍傷退的總旗李正廣,同樣也是大字不識一個。清遠知縣則是廖瑞祥推薦的原香山縣衙的主薄秀才胡惟清,此人在香山縣衙工作十分出色,深得廖瑞祥看重。
新寧知縣則是周士相親自給點的人——他的名義老丈人林萬福。當然,宣佈林萬福擔任新寧知縣時,周士相是不斷強調林萬福在軍服司的工作表現如何出色,如何卓有成效,這才本著用人原則才委以重用的。至於宋襄公他們如何想,周士相卻是不願多想的,因為這事他自己想著也有些臉紅。
林萬福在軍服司得到自己調任新寧當知縣的訊息時,高興的逢人便道:“如何?我女婿沒忘了我這個老丈人吧!我林某人往後也是一縣老爺了!”
還在香山正準備動身往廣州的林婉兒聽說了父親的事後,卻是又氣又惱,可卻又打心裡歡喜。
廣東布政使司衙門就是原先的滿城靖南將軍府,滿城被清空後。城牆即被太平軍拆毀。出任布政使司右參政的是降官王章鈞,這人原先幹過惠州知府,是目前為止向太平軍投降的清廷品級最高的文官。也是降官中忠心最佳的一個,沒辦法,誰讓他親手殺了廣州知府朱國榮。
左參政左清是趕鴨子上架擔任的這個大明廣東布政使司左參政,他姓左,原先幹得的就是左參政,現在還是左參政,倒是要把這個“左參政”給帶到棺材裡面去了。左清實際並不願意歸順太平軍。他接到任命時,周士相都沒見過他,左參政大人也是被士兵拿著刀硬架到布政使司衙門辦公的。
原兩廣總督衙門和廣州知府的一干幕僚書辦全部被充實到布政使司衙門和廣州知府衙門。另外還調了些到軍帥府。各縣主薄、典吏等官吏凡是未死、未跑的都被太平軍留用,只不過全被下放到各鄉執行建鄉並村事務,不再沾手之前事務,如此也是防止這些地頭蛇架空上官。當然。在太平軍的大刀威逼下。敢有膽量對抗的小吏也沒幾個。
清軍在廣東的屠殺和連年的戰亂使得廣東人口直線下降,這便讓太平軍有足夠多的無主土地安置降兵家眷,也有足夠多的土地用以開墾。
周士相給布政使司衙門的命令只有一個,就是各縣必須學香山一樣,打破地方原有宗族制,讓“皇權”下鄉到村,整合實際控制區內所有的人力和物資,只要一道命令。太平軍佔領區內所有力量便能全部動員起來。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不亞於整軍擴軍,周士相給了宋襄公最大的權力。他可以便宜行事。
所謂便宜行事就是布政使司衙門可以調動駐軍保障建鄉設村這一工作的進行,對當地不肯合作計程車紳地主可以武力進行鎮壓。
建鄉設村的根本目的還是屯田,如何屯田,大明有二百多年的經驗可循,只要照章辦事,也不須多費什麼心思,事情便能做得大差不差。
雖說兩百多年的衛所軍戶制早就爛得一塌糊塗,但周士相相信這是因為年代太久遠,各種歷史原因造成的結果。單屯田這個辦法對於已經十室七八空的廣州而言,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大量傷兵從軍中退出轉到地方擔任鄉長、村長之職,鄉村公所制其實就是加強版的保甲制,也可以說一個村便是一個縮小版的衛所。
雖然這個制度讓宗族力量受到重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