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確是不成刑法,湯某所為,撫臺大人還是要行文斥責的,今年湯某的吏部考評得拿捏一下。”張長庚倒也不是一昧替湯某說話,“不過教民生亂的刁風不可長,江南之地剛經清欠,民間士紳對我朝有怨言的不少。松江稟帖說的明白,事發一日教民就聚了數千,且松江境內其他地方的教民也都在風聞往嘉定聚集,這是什麼苗頭?郎郎乾坤,何人能一呼而四方響應?”
聞言,蔣國柱眉頭微皺,和知縣湯某用私刑相比,松江教民一呼而應這件事性質可要嚴重的多。而且單若是教民倒也罷了,萬一那些被清欠過的地主士紳也趁機鬧將起來,和教民一起生亂,松江的大好局面豈不立即陷於糜爛?
張長庚也想到了這一點,他提醒道:“江南之地乃我朝錢糧重地,眼下殿下已定北上遼東之事,大軍所需物資皆從江南轉運,故地方必須平靖,尤其是松江之地,萬萬不能出什麼差錯。否則若是影響了殿下的北上大計,我等可就萬死也難贖罪。”
蔣國柱反應過來,忙道:“我就這行文松江並各地駐軍,對教民立行鎮壓,斷不能讓此事再繼續下去。”
張長庚點頭道:“鎮壓之事必須馬上著手,不過也不能一昧殺了。我看,捉幾個為頭的,盡法處置便是。眼下松江需要的安定,凡事須要斟酌些,不可任性,避免事態惡化。罪名嘛,奸民挾制官府,依律枷責,發本縣發落,這樣也叫教民們說不出什麼來。”
“也好,就這麼辦。”
蔣國柱只想馬上將事情平息下去,讓齊王殿下到松江後看到的是一片大好局面,而不是到處民亂。所以雖然還是準備鎮壓,但手段卻可以不必那麼血腥,有些事情也不是未必不能妥協。
松江府接到巡撫衙門公文後,立即發兵嘉定。等到松江的駐軍趕到嘉定後,教民卻早已散去。松江府得報,倒是鬆了口氣,教民散去,說明事情已經平息,不必大動干戈那是再好不過了。
。。。。。。。。
最近兩章改編自《聊齋志異》盜戶故事和《儒林外史》,無甚深意,也無特指,全是故事,不必聯想。教民,許是佛教徒,亦是道教徒,也可能是羅教,白蓮徒。
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
事態平息了,嘉定知縣湯效先自是不能再躲在府城,於是帶著衙役回了嘉定。不過為防萬一,湯某還是請府裡派了一百大兵護送他回去。此事讓松江駐軍知道後,不少湯某昔日的軍中同僚都恥笑湯效先不握刀把子,改握筆桿子之後倒成了無膽鼠類。
湯效先也是有難言之隱,畢竟他如今做的是親民官,不是軍中殺人的將。有些事情,也不是一沖性子,殺人就能解決的。若是殺人能解決問題,那天下的官就都讓軍中的武夫做好了,何必要那讀書人來做。不多此一舉麼?
做親民官,是有學問的,歷朝真字決,一個“撫”字道盡精髓。
什麼叫天下太平?
無事就是太平!
省裡行文沒有罷除湯某的意思,府裡對湯某也有擔當,倒沒有將湯某推出去頂罪的意思,所以湯某雖心中七上八下,但回去這一路也是定當。不管怎麼說,他湯某眼下還是代表朝廷,代表齊王殿下的官。教民們鬧也鬧過了,總不能還扯著這事不放,非要他湯縣尊難看不是。往後再遇上這種事,他耐著性子,小心些便是。
於百恩也同湯效先一起回了嘉定,事情起初是他給湯效先出的主意,枷上堆肉將人枷死以致鬧出事端。現如今,他也不好一拍屁。股就此走人。
回到嘉定後,人還沒進城,主薄丁喇東就帶人過來迎縣尊了。
聽丁喇東斷斷續續將教寺逼他的事說了後,湯效先倒是沒了火氣。先前事情鬧得太大,驚動了省裡府裡,說不定連齊王府都知道,湯效先心中也是後怕得很,所以哪怕教寺的條件十分過份,他這會也是想捏著鼻子把事認了,免得再激起事端來不可收拾。畢竟這種事情,可一不可二,為官一任,上面看的是地方安靖,賦稅按時按額交上,可不想看到下面天天民亂。這百姓天天鬧事,不管你這官是有理還是沒理,處置是否得方,上面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先將你的烏紗摘了,再談其它。
湯效先這幾日也是琢磨得明白了,當初清欠時鬧得還兇,還響,還厲害,光是被鎖拿送往刑部的官吏就有上千人,械送安南的更是過萬,可說一千道一萬,被拿的都是有功名計程車紳和地方小吏,於百姓卻沒損害。因此清欠得再狠,從上到下其實都不擔心,因為鼓動不了百姓,那些士紳就翻不出浪花。可要是百姓被鼓動了,那就是要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