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荊州,桓因在桓家府邸之中一共呆了三天。
這三天,桓因誰也沒見,甚至也沒有跟任何人說過半句話。他只把自己關在了桓家祠堂之中,獨自跪在父親的靈位前,默默無語。
三天以來,桓因甚至連動都沒有動過那麼一下。他就這麼死死的跪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如同成為了一個雕塑。唯有祠堂中那明燈偶爾晃動,才能讓他的影隨著光線變幻。
或許在心中已經掠過了無數思緒吧,又或許其實已經默默的跟父親說了好多好多的話。要離開了,桓因最捨不得的,終究還是那個生他養他的父親。無論桓因走到哪裡,他都不會忘記,若是當年沒有父親的庇護,他已經死在了桓家之中,哪還有踏入道途的一刻,又哪還有機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最難了的緣,是父子情緣。最難捨的情,是慈父恩情。然而,這緣又不得不了,這情又不得不捨。因為桓因的路不在人界,而在天界。他終究要離開,他以後再不能回來跪拜。
三天以後,桓因終於第一次的動了。他的眼中滿是不捨,重重的朝著桓公的靈牌叩下了頭去。
“咚咚咚!”三個很響的聲音,帶著訣別的意味兒,在祠堂之中迴盪。
然後,桓因聲音沙啞的說到:“父親,孩兒這一次是真的要走了。或許……或許以後孩兒都沒機會再回來看您。父親,願您在輪迴之中,一切都好……”
說完,桓因終於站了起來,然後他轉身,推開了桓家祠堂的大門。
光線從外面照射進來,讓習慣了黑暗的桓因眼睛不自覺虛眯。然後,他逐漸適應了光亮,也終於看清了此刻祠堂外的情景。
祠堂外的小院之中,此刻跪滿了人。這些人,桓因有的認得,有的連見都沒有見過。不過桓因知道,他們都是桓家的後輩,是與自己隔了幾代,卻依舊有血脈聯絡的親人。
桓因的目光最終落在了跪在最前方的那人身上,而當桓林看到桓因望過來,則說到:“這些孩子,都是我桓家後輩,是您的後人。今天,我帶他們來見見您,送送您。”
桓林沒有說挽留的話,因為他知道,桓因要走,是留不住的。他也很清楚,桓因還有自己的事情,他不能用親情和家庭來綁住桓因。
默默的點了點頭,桓因的目光從桓林開始,一個個的在所有跪著的人臉上掃過。這些人,有的已經蒼老,有的還是五六歲的孩子。他們的目光之中帶有敬畏,帶有陌生,卻也帶有崇拜。
最終桓因的目光又收了回來,對桓林說到:“林兒,這桓家,日後就交給你了。”說完,桓因再不留戀,右腳往上一踏,整個人已經消失無影。
桓家所有後輩都抬頭望天,然後重重的一叩,高聲到:“送,先祖!”
……
九州之中,冀州處在東北角上。這一州雖然地域遼闊,可由於資源匱乏,土壤貧瘠,所以莫說凡人在這裡不好過活,就連道統在這裡也難以延續。
在冀州的修真群體,一向沒有什麼正規的道門,唯有一些四處遊走,居無定所的族群,依靠著血脈和感情凝聚在一起。他們一邊修煉,一邊也抵抗著惡劣的條件。
冀州的修真族群,數萬年來都是多不勝數的。不過,這些族群一向都不大,根本成不了氣候。較強的,或許上千人為一族群,那已能在冀州稱霸一方。而弱小的,有的族群甚至只有幾十個人。
修真族群自然是遠遠不能與正規的宗門相比較的,在這樣的族群內部,存在著太多的不穩定因素,加上其道統的不純和道門根基的不牢固,使其隨時都有可能存在著崩潰和瓦解的風險,根本不可能像正規宗門那樣傳承和延續。
而除了內部的不穩定以外,由於冀州族群太多,太過駁雜,資源匱乏之下,相互爭鬥就成了家常便飯。如此一來,外部的生存條件對與這些族群而言也顯得相當不穩定。於是,族群本身想要穩定,根本不可能。
在冀州的歷史之上,至今似乎都還沒有出現過一個族群能夠延續超過千年的例子。要知道,這是極為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修士修道便是求的長生,有的修士自身壽元都過千年,可一個偌大的州中,卻沒有族群超過千年,當是何等的悲苦?
不過冀州這樣的現象,在幾百年前卻於一個族群那裡得到了改觀。這個族群叫做白虎大部。
起初,其實白虎大部與尋常部落並沒有什麼區別,雖然人人都期望過上安寧的日子。可處在冀州極北之地雪原中的他們,生活條件比冀州其它地方更為惡劣,所以他們根本安寧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