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來瓜地裡找兩隻成熟的西瓜,看看品質如何,若是好的話,就帶上樣品去縣城談生意。
十天之後,喬墨提著籃子來到瓜地,林倉叔正在棚子裡休息。
在地裡看了一圈,發覺西瓜個頭都不小,選了一個,拍拍西瓜聽聽聲音,又看看瓜皮貼地面的地方是否變黃。喬墨判定西瓜是否成熟的辦法都來自小時候的記憶,自覺差不多,便將選好的瓜摘下來裝好。和林倉叔打了聲招呼,就回家了。
喬墨直接提了籃子回到李阿嬤家,若是去新房那邊,一個瓜哪裡夠分。
拿了個西瓜浸在剛打回來的井水裡,去喊了林正和李大叔李良回來歇歇,李阿嬤和秋哥兒蹲在那兒看水盆子裡的西瓜。雖說西瓜早就見過,但這到底是個稀罕東西,他們還真沒吃過是什麼味兒。
喬墨親自將西瓜破開,鮮紅的瓜瓤顯露出來,即使還沒吃到嘴裡就已經能看出是極好的瓜。喬墨切好塊,一人分了一塊,自己也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果然又甜又起沙,而且剛剛浸泡過沁涼的井水,西瓜也冰冰涼涼,特別解渴。
“真甜!”李良很快就吃完了一塊,又拿了一塊啃:“原來西瓜是這個味兒,果然是好東西,這得賣多少錢?”
“還不知道,先去城裡看看。”喬墨見他們都吃的滿意,心下更多了幾分自信。
喬墨也沒耽擱,摘了六個西瓜裝在袋子裡,當天就和林正去縣城了。
他們的首要選擇自然是老客戶,青松茶樓<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別的話不必說,先切個瓜給茶樓的肖掌櫃嚐嚐。
肖掌櫃一邊吃一邊點頭,沒吃完就拍了板,這麼甜的西瓜肯定得要。往年茶樓也收西瓜做果盤,只是外地的西瓜往這兒運就不太新鮮了,路上還容易破損,而本地西瓜種的不如外地,今年倒好,這麼好的西瓜自動送上門。
“不知喬公子的西瓜什麼價?”都是老熟人了,肖掌櫃就直接開口問了。
“十四文一斤。”這是喬墨早想好的價格。“這會兒西瓜還沒大熟,嚐鮮的時候價格自然要高點,不過肖掌櫃茶樓裡要的量多,又是老主顧,就算十四文一斤。旁人哪怕要的量大,也不止這個價。”
“這價格倒是很公道。”肖掌櫃一聽就笑開了眼,知道對方沒獅子大開口,於是很爽快說:“我這間小茶樓生意還算不錯,西瓜在這兒也算少見,每年夏天客人過來都會點上一盤。先要一百個瓜吧,你運來之後咱們過稱。”
“好,明天給你送來。”
喬墨估算著自家地裡的產量,因為之前擔心地裡肥力跟不上,一畝地只有大概四百株苗。頭茬一棵秧苗留一個瓜,就是四百個,兩畝三分地,少說有九百個瓜。反正沙地秋後也不種別的,不用急著騰茬,可以再結一批瓜,雖說沒有頭茬好,可銷量依舊不用愁,那些瓜就另算了。
再者,他一斤瓜賣十四文,若是乍一聽會覺得挺貴,可實際上他都打聽過。本地的西瓜正式上市要再晚十天左右,雖說受口感品質影響,可價格也在十文左右。外地的瓜口味是好些,又因運費成本,價格在每斤十三到二十文。
看似和外地瓜一個價,可要知道,外地的瓜在當地每斤也就五六文,產量多時時價格更低。去外地販瓜賺的可是暴利。
與西瓜相比,桃子每斤六文到十文,梨子更貴,要十到二十文。
喬墨的瓜與外地的瓜口感暫且不說,但勝在一個新鮮。
權衡之後,喬墨決定每斤十五文,給茶樓的價格讓了一文。雖比本地的瓜價高,可卻有著毫不遜色外地瓜的品質,又提前上市,並不算盲目要價。
“肖掌櫃,還得麻煩你一件事,這裡還有幾個西瓜,勞煩你讓人給方老闆送去。我們家還忙著建房,就不去拜訪他了,若他有空,歡迎他去吃瓜。”喬墨說著又問:“我家地裡的瓜還多著呢,肖掌櫃做生意認識的人多,誰家若是想要西瓜可得記著我們。”
肖掌櫃先是應了前面的事,又笑道:“喬公子家的西瓜這麼好,怕是搶著要。老闆在縣裡還開著家酒樓呢,也是需要的。這樣,喬公子和林大爺坐著喝杯茶,我讓小夥計跑一趟給你們問問。”
“那多謝肖掌櫃了。”喬墨打算明天除了送給茶樓的西瓜,另外準備幾個單送肖掌櫃,雖說幾個瓜不值什麼錢,到底是個心意。
肖掌櫃還忙著茶樓裡的生意,給他們上了茶和點心,就先去忙了。
喬墨默默的在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