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血劍》。
“拋開內容不說,《碧血劍》的冷遇至少說明了一個問題——古庸生的市場號召力已經到了一個飽和的階段,讀者對他作品的審美也到了所謂的疲勞期。
其實,這個現象在不久前《雪山飛狐》的身上就已經得到體現,相信大家還記得那個‘惡名昭著’的結局吧,很顯然,那是古庸生的刻意所為,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製造話題,炒作新書,從結果來看,他的確達到了目的,不過可惜,似乎有些‘超過預期’。
如果說之前那一系列悲劇是某種創作理念的落實,那胡斐(為了寫評論只簡單地翻了一遍,不知我有沒有記錯主角的名字)沒有落下的那一刀完全就是,恕我直言——就是譁眾取寵了。
古庸生為什麼要寫這樣的一個結局,因為他自己也逐漸意識到和市場的那種排斥感,他已經察覺到這一點,所以他決定要做些什麼,這就是那個結局的根源所在了。”
所謂牆倒眾人推,《碧血劍》的風評在蘿蔔頭的領筆下,眼見走低,豆芽讀書的分數也剛好達到7分,儘管小說的銷量仍舊領先同期其他作品,但是和之前的驚豔和火爆場面相比,已然不可同日而語。
出道七年,古庸生難道真的要……過氣了嗎?
哪怕是鐵桿讀者都開始在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