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200年3月,袁紹手下大將顏良率領著郭圖、淳于瓊,渡過黃河,包圍了白馬(今河南滑縣)。曹操採納荀攸的聲東擊西之計,決定派一小股部隊,前往延津,做出要渡河的架勢,吸引袁軍主力,然後曹軍主力再襲擊顏良。派誰去延津做忽悠袁紹的托兒呢?形形色色的“托兒”當中,最難選的就是“戰託”。前往延津的“戰托兒”招聘條件至少有三條:第一,忠誠,要是牆頭草去了,倒向袁紹一方,那就是《三國演義》中周瑜的“賠了夫人又折兵”了;第二,能幹,要是窩囊廢去了,一觸即潰,那就起不到牽扯袁軍主力的作用;第三,善於統兵,當時失敗的空氣瀰漫在曹軍上下,軍心不穩,要是都讓士兵跑光了,那也完不成任務。

“托兒”們說:當什麼“托兒”也不要當“戰托兒”。“飯托兒”能吃一頓,“婚托兒”能談情說愛,“戰托兒”則遭遇生死劫。曹軍內部,將士們議論紛紛:有人說,既是做誘餌,那就不是主要戰場,不會立什麼大功的;有人說,既是誘兵,兵力不會有多少,可是引誘的卻是袁軍主力,這可真是老鼠和貓做遊戲———玩命啊!

曹操愁壞了,第一,“戰托兒”不好選,第二,選出來的不一定願意幹,強扭的瓜不甜,派一個不情願的人去,執行力不強,容易產生“內耗”。就在曹操愁眉不展的時候,于禁站了出來,大聲說:“泰山于禁願意領兵前往延津!”“太祖徵袁紹,紹兵盛,禁願為先登”,“願”是“自願”的意思,說明於禁是主動請纓,勇氣可嘉。當時,于禁可能還寫了血書,曹操“壯之”,於是就精選了二千步騎,交給於禁。

袁紹渡過黃河,進攻延津,因為他聽說曹軍要從這裡渡河。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可是,在這個搖籃裡,中華兒女又開闢了多少戰場呢!袁紹派軍猛攻,竟然拿不下於禁堅守的延津。曹操也唯恐“戰托兒”被消滅,急忙派樂進帶領3000人支援于禁。按道理說,力量加強了,應該繼續固守。可是,這時,于禁顯出了卓越的一面,他判斷延津絕對守不住,鑑於袁紹親率主力前來,行動一定緩慢,決定主動攻擊。於是,在於禁的規劃下,5000步騎以最快的速度,偷偷地繞過了袁紹的主力,接連攻打延津北岸向西的袁紹軍三十幾座營區,展開火攻,斬殺並俘虜了數千袁軍,擒獲何茂、王摩等二十幾員袁將,使袁紹還沒有出師就遭到了沉重打擊,袁軍為了對付于禁的游擊戰,被迫重新整編,影響了進軍的速度。

“戰托兒”不再是“托兒”,成了改變戰爭走向的主角。于禁這次出擊,狠狠打擊了袁軍計程車氣,讓曹軍看到了袁紹原來只是一隻紙老虎,士氣馬上上來了,為後來的官渡會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白馬,關羽在張遼的配合下,一戰斬顏良,威震天下。可是,如果沒有于禁苦守延津,吸引袁軍主力,關羽能有機會衝到顏良馬前嗎?《三國演義》大肆渲染關羽白馬斬顏良的神猛,對於禁在延津的表現隻字未提,是擔心於禁有勇有謀的表現蓋過關羽,這對文學創作來說是合理的,但是對於歷史,卻是一種嚴重誤讀。

“聽”完于禁的“戰鬥在延津”的巡迴演講,王朗笑呵呵地對曹操說:“我看人還行吧!”曹操點點頭,他佩服王老的識人之明,便不厭其煩地給於禁升官。官渡之戰,于禁就已經是裨將軍。裨將軍雖然是最低一級將軍名號。但是于禁卻由此實現了人生的一大飛躍,他不再是一個“兵”,而是“王侯將相”中的“將”了。何況,裨將軍通常都有權參與軍中帳議,是主帥的重要幕僚,于禁滲透進了決策層,不再是單純的執行層。以泰山腳下的芸芸眾生中的一員為起點,從192年曹萌芽時期的原始股起步,于禁成了曹魏集團中的一隻績優股。

在率七軍增援樊城前,于禁已是正七命左將軍,距離八命四徵將軍只有一步之遙。于禁帶領七軍南下,威風凜凜,浩浩蕩蕩。在為于禁召開歡送會時,有人和于禁說:“於將軍,等你從樊城回來,你就會提拔成徵東將軍了,到時你得請一頓啊!”馬上有人不願意了:“誰說是徵東?我看是徵南!”徵東或徵南將軍,下一步再提拔就是驃騎將軍和大將軍了。看來當初王朗推薦于禁時說他“才任大將軍”,也並非完全的炒作。

可是,誰也想不到,于禁出事了,出大事了!

二 水淹七軍

“不是戰鬥”的戰鬥———

219年秋七月,劉備稱漢中王,授關羽假節鉞,關羽攻樊城。樊城,被魏國稱為“國之巨防”,處於南陽盆地的樞紐位置。由南陽盆地,可以北出中原,可以西入關中,樊城實已超出了區域性地域性而具有全域性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