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對皇帝負責,離開了皇帝,尚書令就和下崗了一樣。何況劉巴上面還有諸葛亮。現在,劉備不但任命李嚴為尚書令,而且讓他留在身邊,很顯然劉備是要在身邊建立與成都分庭抗禮的尚書檯。這樣一來,諸葛亮在成都的請示決策等,要透過李嚴的永安尚書檯,才能傳到劉備那裡。
諸葛亮很快感覺出了受制於這一人事變動。他要提拔某人,給劉備打報告,李嚴直接把報告扔在一邊:不合規定!他要建議在哪裡新設縣,給劉備打報告,李嚴直接把報告扔在一邊:聖上日理萬機,檔案排隊審!
劉備把李嚴調到身邊,隱含著一個重大訊號:培植李嚴,制衡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選擇李嚴呢?當然是李嚴對黃龍的系列炒作很得劉備歡心。就在這一年的三月份,孫權也找到了他的“黃龍”,鄱陽一帶傳言說出現了黃龍。劉備笑了:哈哈,我的黃龍都一歲多了,你們的黃龍才剛剛出生!領先東吳擁有了黃龍,劉備是感激李嚴的。
劉備最需要一個毫無勢力但是又有能力的人來輔佐劉禪。諸葛亮有能力,但是諸葛亮自從走出茅廬,一直處於核心層,有意無意地會扶植一些人。龐統和劉巴,就是諸葛亮極力推薦給劉備的。劉備到廣都遊玩,等著縣長蔣琬高接遠迎時,卻發現蔣琬喝得酩酊大醉。為了節約糧食,劉備在益州施行禁酒令,不準私人釀酒。不僅對私自釀酒者施以重罪,還規定擁有釀酒器具者一律同罪。堂堂一任縣長,不但喝酒,而且喝醉,何況還是工作時間醉酒,更何況皇帝來了,還是一副醉醺醺的樣子,蔣琬這罪可不輕。劉備當即大怒,把蔣琬抓起來: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這時,諸葛亮站出來說:“蔣琬是一個治理國家的人(‘社稷之器’),不適合做縣長。”蔣琬當時只是一個因酒耽誤工作的縣長,從哪裡能看得出是“社稷之器”?諸葛亮這樣說,只不過是給劉備施加壓力罷了。諸葛亮一貫法治嚴明,蔣琬明顯違法,但是諸葛亮不但反對處理蔣琬,反而主張提拔蔣琬,諸葛亮為什麼這樣做?骨子裡是名士的諸葛亮,是牴觸禁酒令的,莫非他是在利用蔣琬事件與劉備叫板?我們還是善良地認為諸葛亮是愛惜人才——雖然後來“揮淚斬馬謖”看出諸葛亮還是法制為上的。諸葛亮與自己叫板,劉備怎麼也得適當妥協,放了蔣琬,但是他不甘心受諸葛亮所制,免除了蔣琬的官職。可是,後來諸葛亮還是把蔣琬吸收進自己主管的尚書檯,讓他成了一名尚書郎。諸葛亮在朝中已有著根深葉茂的勢力。劉備能放心地把一事無成的劉禪交給諸葛亮一人嗎?
相比諸葛亮來說,李嚴是“乾淨”的。李嚴此前最高官職只是郡守,在朝中沒有滲透。更“難得”的是,李嚴人緣奇差。人緣差的人,沒有幫派,沒有結盟,不會對劉禪形成威脅。李嚴這人,是出名的“惹不起”。他的家鄉流傳著一句諺語:“難可狎,李鱗甲”,不要去惹李嚴啊,他的身上有鱗甲,動不動就要傷人的。這種性格,群眾不喜歡,領導喜歡。發動群眾鬥群眾,也是領導智慧。劉備喜歡的幾個人,例如法正、魏延,還有李嚴,都是刺蝟性格,難以相處,睚眥必報,這樣的人,沒有朋友,即使有朋友,也會出賣給領導。胸有鱗甲的李嚴,竟然憑著個性缺陷受寵!
有人分析說,劉備在生命最後信任李嚴,是因為他代表著劉璋舊部,劉備是借劉璋舊部來限制諸葛亮,或者說是藉此來安撫劉璋舊部。事實上,李嚴是劉璋舊部不假,但是李嚴卻不能代表劉璋舊部:首先,他在劉璋手下時間並不長,是在赤壁之戰時才投奔到益州的;其次,他在劉備攻取益州之時,不戰而降,是劉璋舊部中的叛徒,不被劉璋舊部認同;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李嚴人緣極差,沒有絲毫號召力,劉璋舊部不會承認他的代表地位。要是李嚴在劉璋舊部中有著振臂一呼粉絲如雲的代表性,劉備能讓他有出頭之日嗎?
劉備恰恰是看中了李嚴是個人見人煩、人見人躲的“小人”。劉備,還是沒有避免英主的俗套結局:在生命盡頭親近小人。劉備親近的人,則是李嚴。
能用來對付君子的小人,也得有些能量。李嚴在黃龍事件中大放異彩,體現出了劉備最喜歡的為官能力——善於把握領導意圖。善於把握領導意圖,是善於工作的前提。領導要吃糖,你一個勁地給鹽,什麼時候能提拔?何況,李嚴並非泛泛之輩,他能以五千郡兵平十萬叛軍,軍事才能也不是蓋的。
不過,李嚴和諸葛亮相比,力量太懸殊了。所以,劉備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把李嚴調到身邊,他著力扶植李嚴,用他來對付諸葛亮。用小人對付君子,往往是絕招。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