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弘沒有回答——死人是不會回答問題的。諸葛恪決然出擊,將孫弘殺死於座位上。
人有兩隻手,就是要一手軟,一手硬。諸葛恪的最大成功,就是對孫權軟,說話甜上加甜,對對手硬,出手快準狠。
諸葛恪用手掌心拭著刀上的鮮血,皺著眉,嫌髒的樣子。孫峻突然感覺一陣發冷,他突然間懷疑昨天保舉諸葛恪為輔政大臣的決定可能是錯了。
諸葛恪開始執行首席輔政大臣的權力,下令頒發訃告,製作喪服,舉行弔唁儀式。曹操推行薄葬,主張“葬不逾月”,他和曹丕都是在死後一個月安葬。但是按照禮制應該是三個月完成入葬,所謂“三月既葬”。劉備的靈柩五月回到成都,八月葬惠陵;孫權四月去世,七月葬於蔣陵。這三個月是國喪時期,全國人民都要放喪假,但是諸葛恪卻始終忙著。
管理者最容易有的心理缺陷——
諸葛恪在忙太子登基的事情。四月二十六日孫權駕崩,四月二十七日舉行祭奠儀式,四月二十八日太子登基。
忙消除孫亮潛在政敵的事情。孫亮只是一個十歲的孩子,這個年齡走在大街上,即使抱著個西瓜也會有人搶,何況他抱著的是皇位呢。孫權一共有七個兒子,長子登、次子慮、三子和、四子霸、五子奮、六子休、少子亮。孫登曾任太子,但是十二年前死了,孫慮則死於二十一年前,孫霸四年前被賜死,這三個哥哥不會和孫亮搶奪皇位了;孫和是廢太子,目前流放長沙,孫和妃子張氏是諸葛恪的外甥女,諸葛恪輔政後,她特意派侍從的宦官陳遷到建業表達問候,因此孫和是最讓諸葛恪放心的;孫奮被封為齊王,遷居武昌,孫休被封琅邪王,遷居虎林,諸葛恪對這二人總是不那麼放心;另外,孫策的孫子孫奉,似乎也有人說他應該做皇帝。
諸葛恪毫不留情地給孫奮下了一個命令:遷出武昌。武昌是戰略要地,孫奮在那裡做王,諸葛恪睡不著。孫奮把諸葛恪的命令撕得粉碎,然後扔進長江。他憤怒地說:“我居住武昌是先皇的旨意,任何人都沒權將我遷走!”為了顯示自己的能量,他還故意做犯法的事情,然後說:“他諸葛恪有本事就來懲治我吧。”
諸葛恪要是沒本事,能寫兩個字就能從先皇手裡換來一隻驢嗎?何況此刻做上首席輔政大臣位子的諸葛恪更是認為自己長了本事。他給孫奮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對他先進行警告。
諸葛恪先講大道理,“帝王之尊,與天同位”,提醒孫奮雖然他是孫亮的兄長,但首先是臣民,如果他犯罪,孫亮照樣可以誅殺他。
讀到這裡,孫奮冷笑了:你不怕天下人譏笑就殺我呀。
他無所謂地接著往下讀,諸葛恪接下來是囉囉嗦嗦的歷史講解,從漢王朝建立劉氏皇族子弟圖謀不軌列舉到到袁紹、劉表因為嫡庶不分而致滅敗。
孫奮繼續冷笑:哼,不愧為神童,掌握的史料不少啊。
可是,再往下讀,孫奮卻笑不出來了。諸葛恪說孫權在臥病的時候,就分別遣送各位親王各自早回封地,詔書策命情意殷勤。諸葛恪這是在說孫奮違抗孫權詔令,這個罪名可是不輕。
再往下讀,孫奮簡直要冒冷汗了。諸葛恪列舉孫奮的“違法”事實:1。擅自徵調諸將兵馬維修宮室;2。左右侍從有罪過,本當上表報告,公開交付有關部門處置,孫奮卻擅自誅殺,事實不明不白;3。大司馬呂岱親受先帝詔書輔導孫奮,孫奮拒不接受他的話,使他心懷憂恐;4。華錡是先帝近臣,忠良正直,他對孫奮陳述有益意見,孫奮不但不採納,反而怒氣沖天,威脅說要逮捕他;5。中書侍郎楊融是接受聖上詔令的特使,應當對他恭敬嚴肅,孫奮見了他卻說:“我就是不聽禁令,又奈我何?”
諸葛恪對他的一切掌握得一清二楚,肯定是在他身邊安插了臥底。也就是說,諸葛恪早就對他下手了。真可怕啊。孫奮倒吸一口涼氣,抬起頭,看到窗外正在侍弄花草的花匠,想:也許這人就是諸葛恪派來的吧。
“大王宜深以魯王為戒,改易其行,戰戰兢兢,盡敬朝廷,如此則無求不得。若棄忘先帝法教,懷輕慢之心,臣下寧負大王,不敢負先帝遺詔,寧為大王所怨疾,豈敢忘尊主之威。”諸葛恪最後警告孫奮。
諸葛恪寫來的信掉到了地上,顫抖的手是拿不住信的。孫奮立即聽從諸葛恪安排,遷到了南昌。從此他患上了心理強迫症,靠打獵來緩解壓力,這一下可苦了當地的接待官員。
解決孫奮事件確實牽扯精力,但是不至於連安葬先皇的時間也抽不出來吧。如果孫權地下有靈,知道先前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