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自己的價值觀塑造未來,陸遜是在將書本上的東西灌輸到孫慮和孫松身上。可是,對權力過度防衛的孫權,卻認為陸遜是在干預皇權。一些事情本來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的。
鬥鴨和做遊戲都不行,那聽講座怎麼也該是可以吧。為了促使太子孫登進步,孫權不僅聘請陸遜做家庭教師,還聘請了一些青年才俊陪讀。陪讀人員裡,有一個叫謝景的人。謝景這人沒什麼缺點,但是他有一個叫劉廙的老鄉,這在陸遜看來就大錯特錯了。劉廙,名字不好讀,但是他的“先刑後禮”的理論很好理解,就是說治理國家應該先嚴打後和諧。謝景認為自己很有必要把“先刑後禮”的“家鄉特產”推廣到江東去,就經常舉辦講座向孫登宣揚這一理論。
一聲斷喝迎頭而來。陸遜金剛怒目地站在謝景面前說:“禮治優於刑治很多,劉廙這小子憑藉詭辯而歪曲先聖的教化,大錯特錯。你現在侍讀東宮,應該遵循仁政來彰顯德教的力量。以後不要說這些話了。”
聽說了這件事情,孫權鐵青著臉半天沒說話。他是一個主張嚴刑峻法的人,陸遜曾為此多次上書,但是孫權認為陸遜的那一套是書生論調,只能用來做政府工作報告,而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刑罰來得便捷且過癮。他曾經規定縣級幹部如果奔父母喪就直接判死刑。主張先刑後禮的謝景能夠成為太子黨,不是偶然的,是孫權的有意安排。謝景是一個沒有成名的年輕人,陸遜何必與他大動肝火。孫權明白,謝景是在代他受過。孫權這樣想的時候,陸遜的奏章又來了。表上,陸遜說:“峻法嚴刑,不能成就帝王隆業;只有懲罰沒有寬恕,不會讓遠方的人來歸附,這不是有遠見的做法。”
切,我做皇帝,用得著你來指手畫腳嗎?我願意用你,你是上大將軍;不願意用你,你就是一個“酸酸儒”!此刻,陸遜卻傻傻地等著孫權給他頒發合理化建議獎。口渴了卻給鹽吃,資訊不對稱,這是優秀家庭教師陸遜的悲劇。
可是,陸遜還要一條道走到黑。
一條道走到了黑——
享受著做皇帝的快樂時光,孫權也產生了前輩秦始皇的煩惱:即使群臣把“萬歲”呼得山響,有一天也會死去。要是能長生不老多好呀!在老百姓生不如死的時候,皇帝們總想長生。要長生,就必須做神仙。
神仙在哪裡?神仙不在仙山,難道在你家的馬紮上嗎?仙山在哪裡呢?一個老頭適時地出現了。他捋著花白鬍子,給孫權講了一段歷史: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到海里尋找蓬萊神山及仙藥,到了亶州這個地方就不再回來了。要想成仙,只要派人去亶州把仙藥取回來就行了。
這不難嘛!想到自己快要成為中國第一個神仙皇帝了,孫權走路也要禁不住地偷笑起來。
亶州到底在哪裡?人們只知道亶州在海上。歷代史學家對於亶州的具體位置爭論不休。有人說是指日本,有人說是菲律賓,有人說是美洲……“日本說”佔據統治地位。可是,仔細想想,“日本說”其實是最不靠譜的。《三國志》為孫權立傳時說常有亶州人民到會稽進行國際貿易,但是根據《後漢書》和《三國志》的記載,倭奴國與中國有所聯絡,既如此,同樣在《三國志》中,就不會將日本再稱為亶州了。有學者認為,亶州只是一個傳說中的地理概念,也有可能泛指東海外域大洋中列島。
尋找亶州是浪漫主義,尋找傳說中的夷州和珠崖則是現實主義,是為了將疆土擴充套件到海上。孫權是中國最具海盜意識的皇帝,這與其他保守的中國皇帝相比,顯然是個優點。
230年春天,孫權滿懷期待地問陸遜:“我想派人去找夷州和亶州,你看怎麼樣?”根據歷史記載,孫權很可能打算取道珠崖(今海南海口)去夷州。把書本翻爛,陸遜也沒找到尋找夷州和亶州有什麼好處。於是他上書說四海未定,需要珍惜民力,還說萬里襲取風波難測,軍士水土不服必會染上疾疫,珠崖絕險,人民尚未開化,得到那裡不足濟事,沒有那裡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皇帝能有做不成的事兒嗎?皇帝想做神仙,誰能阻攔?皇帝就是真理,皇帝就是權威,孫權把陸遜的奏疏扔到一邊,派將軍衛溫、諸葛直率領甲士萬人漂洋過海,去尋找夷州和亶州。
一年後,一身海腥味的衛溫、諸葛直無比憔悴地回來了。茫茫大海,他們找不到所謂有仙人仙藥的亶州,夷州倒是真的找到了,但是那裡也沒有仙人和仙藥,最後只好抓了幾千個土著來交差。可是,原先的一萬甲士在海上染上疾病,死了八九千。
孫權賭輸了。孫權賭也賭了,輸也輸了,卻未願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