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的東西:兄弟情義。靠打兄弟牌,劉備獲得了很多人的擁戴,名聲漸漸地傳開去了。
劉備沒學過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學,但是他的行為卻契合馬斯洛理論。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人的需求層次理論,他將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而那些有理想有原則的人,則更會被後三類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所激勵。在劉備這裡,你會體驗到兄弟的愛,得到兄弟的尊重。不傷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如果你還在為知音難覓而發愁,那就與劉備聊聊吧,這個大耳朵兄弟,理解你的一切,包容你的一切。海居於下,能容百川。劉備的人脈越來越強大,平原國的人都在稱讚劉備。
人脈資源就是一個大蛋糕,劉備吃得多一點,其他人就會吃得少一點,劉備佔了上風,平原國的一些人就不高興了。劉備在平原的人氣越來越高,劉平就越來越睡不好覺。劉平是平原國的地頭蛇,劉備這個外來的強龍讓他很不舒服。一個賣草鞋的,蹭飯吃的乞丐,卻成了大家讚美的物件,這是什麼世道啊!劉平決定要殺死劉備,讓大家去讚美一個死人。
這一天,劉備接待了一個人,這人一看就是練武之人。劉備熱情地拉著他的手,說他是天下武功第一,什麼關羽什麼張飛在他面前都是浮雲,還說一看他就是傳說中的仗義大俠,他所到之處,那些不仗義的人全都慚愧得自殺。老天作證,劉備不是說客氣話,因為在他看來,他和關羽、張飛都很強大,都值得尊敬和讚美,都是兄弟。
劉備說得正帶勁,這人猛然站起來,從腰裡掏出刀,劉備嚇得跳到一邊去。這人說:“我受劉平派遣前來刺殺你,可是我要是殺了你,以後還怎麼在道上混呢?希望你以後小心為妙!就此別過!”說完,這人很有成就感地走了。他絕對不能殺劉備,要是殺了劉備,他還是劉備口中的“仗義大俠”嗎?他回去後,宣揚劉備是天下第一仁義君子,這樣就能為不殺劉備的行為辯解了。
劉平賠大了,本來是收買刺客除掉劉備,最後卻掏錢為劉備做了廣告。
劉備的名聲越來越大,人人都說大耳朵是一個最仗義的兄弟。孔融被黃巾軍打得抬不起頭時,這時居然想起向劉備求援。北海國隸屬青州,平原國隸屬冀州,劉備與孔融的關係相關度並不高,而且從北海到平原,走直線要穿過齊國、濟南。按照就近的原則,孔融此時應該是先向齊國、濟南兩地求援,而且,北海東連東萊郡,南靠城陽郡,北鄰樂安郡,從地理上說,這三個郡都應該是孔融求援的物件。無論如何,劉備都不應該是孔融的首選,最多算是替補。最大可能是這些距離北海較近的郡國也遭受黃巾之亂,泥菩薩過河,怎能救得了孔融呢?根據歷史記載,這個時期青州與徐州的黃巾之亂最嚴重,而劉備所在的冀州,則因為公孫瓚和袁紹的強勢,黃巾軍很難在此掀起風浪,劉備是有餘力做志願者的。也有可能,周圍郡國巴不得黃巾軍吃掉孔融,這樣他們就能分佔林北海了,而地盤不是梨子,可以拱手相讓,所以孔融捨近求遠,就想起了遙遠的劉備。
無論如何,孔融在生死攸關時刻能想起劉備,最起碼說明劉備當時已經有了急人所急的仁義之名。去平原請劉備的人是太史慈,《三國志》記下了他當時對劉備說的話:“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太史慈是純樸的赤子(見《三國那些人那些事·吳卷》),這話雖是客套話,但也有幾分真心在裡面。此前劉備與太史慈並沒有交集,但仁義之名已經傳到太史慈的耳朵裡去,這說明劉備的口碑打造得的確很成功。
大名鼎鼎的孔融也找上門來,劉備自己也想不到刻意打出的仁義牌如此成功,他說:“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也!”他即刻發兵三千隨太史慈前往北海。黃巾軍其實並不想攻城拔寨,只不過是搶點吃的穿的活下去而已,現在該搶的搶了該拿的拿了,劉備的援兵又要到了,他們就主動撤退了。
這次見義勇為,劉備其實沒有任何付出,但是因為救的人是孔融,劉備的仁義之名於是傳得更遠了。
可是,在這個叢林社會里,沒有人有資格說自己是仁義的,因為仁義的人都被吃掉了。沒有誰能靠仁義在叢林社會里長久立足,活下來的,都是兇猛而狡詐的獸。
公孫瓚派劉備來平原,當然不是讓他見義勇為,單等著救人,而是要他配合田楷與袁譚作戰。田楷是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二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搶奪青州。《資治通鑑》記下了戰爭帶來的慘狀:“袁紹與公孫瓚所置青州刺史田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