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部分

不是寂寞,而是恐懼,那麼多因他而死的人:袁紹、袁術、呂布、張邈、馬騰、毛玠、荀彧、孔融、崔琰、邊讓……他要人陪葬,是沒有勇氣獨自面對這些人吧。

因此,這次出征他一路上心事不定,走得特別慢。七月出徵,九月才到長安,然後停兵不前,猶豫了半年之久,直至第二年正月定軍山淪陷,夏侯淵陣亡,他才進軍漢中。那滯兵不前的半年時間裡,曹操在做什麼?歷史學家們說是曹操被其他事情牽扯了步伐:北方代郡烏桓反叛,宛城侯音造反。可是,這兩起叛亂事件還不足以讓曹操貽誤漢中戰機。從那道遺囑來看,曹操開始安排後事,對死亡產生了敬畏之心,對自己拼殺一生所從事的事業產生了懷疑。這,才是曹操遲遲不願走到前線的原因。

這裡說一個心理學術語:佛羅里達效應。美國南部的佛羅里達州氣候溫暖宜人,所以有很多老人會像候鳥一樣,選擇在嚴寒的冬季來這裡生活,該州形成了很多“老人街區”,被稱為“老年天堂”。心理學家John Bargh在紐約大學做了一個實驗,讓學生從包含“佛羅里達”的一組單詞中選擇4個組成句子,有的學生選擇“佛羅里達”“健忘”“禿頂”“灰白”“滿臉皺紋”這類詞語造句,造句任務完成後,學生又被叫到大廳另一頭的辦公室裡去參加另外一個實驗。其實,從大廳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才是這項實驗的核心。研究者悄悄測量了他們所用的時間,正如John Bargh所料,那些以佛羅里達為主題造句的年輕人比其他人走得要慢很多。這個實驗得出了“佛羅里達效應”:一些概念、事件、想法具有漣漪效應,能夠啟動與之相關的資訊,從而催生自覺行為。

出征前曹操寫好了遺囑,裡面有“死”“墳墓”“埋葬”這些意思的詞語,他還會像以往那樣銳意進取嗎?他在長安滯留的那半年,也許正是受制於佛羅里達效應。

二 雞肋的味道

一些東西是無法逃避的,曹操還是在三月走出了褒斜道,來到了漢中。可是,曹操已經沒有了以前的競爭興趣。喜歡冒險的曹操,這次擔心被劉備截擊,先以先遣部隊搶佔要害之處,然後大軍再試探著前進。

“曹操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劉備豪氣沖天地對將領們說。自從定軍山斬殺夏侯淵之後,他接觸最多的詞語,就是“定軍山大捷”“勝利”“奪取”“進攻”之類,在佛羅里達效應下,他變得鬥志昂揚起來。

曹操與劉備相持一個多月,軍士死了不少,逃了不少,卻找不到任何破敵之計。曹操龜縮不戰,劉備卻憋了一身的勁沒處使。與曹操打了大半輩子,總是處於下風,劉備想不到老了老了,卻能壓著曹操打,那個高興勁兒,別提了。

曹阿瞞,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啊!劉備屯兵于山上,派養子劉封下來挑戰。曹操一生挑戰別人,何曾如此窩囊。他大怒,破口大罵:“一個賣草鞋的小兒,居然用養子抗拒你家主人。待我喚我家黃鬚兒來收拾你!”曹操曾經救過劉備,把他視為自己的臣屬。“黃鬚兒”是曹操的兒子曹彰,他的鬍鬚是黃色的,曹操稱他為“黃鬚兒”。

曹操有25個兒子,其中曹丕和曹植愛好文學,他們的弟弟曹彰卻臂力過人、武功非凡,自小就立志為將,曹操每次出征,他總是鬧著隨徵,曹操不希望兒子像他一樣打打殺殺,就責備他說:“你不喜歡讀書,不學習聖道,而喜歡乘著汗馬擊劍,這是匹夫的本事,有什麼了不起的!”他給曹彰佈置作業,要求讀多少頁詩書,讀不完不能吃飯睡覺。曹彰卻對身邊的人說:“大丈夫一定要做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大將,率十萬猛騎馳騁沙漠,驅殺戎狄,立功建號,又怎麼能做一個讀書人呢?”曹操召開家庭會議,問兒子們的愛好是什麼,曹彰說:“我喜歡做大將。”曹操說:“怎麼做大將?”曹彰回答說:“披堅執銳,臨難不顧,為士卒先;賞必行,罰必信。”曹操哈哈大笑。曹操是個開明的家長,沒有逼著黃鬚兒像曹丕、曹植一樣讀書作詩,而是讓他在戰場上長大。就在去年,曹彰獨自帶兵平定了烏桓叛亂,威震天下。和劉備相比,曹操對兒子的培養更科學。劉備只有一個兒子劉禪,捧在手裡怕飛了,含在口裡怕化了,更不敢讓他去戰場上去鍛鍊一下,現在劉禪十三歲了,還讓一大群侍女侍奉著,過著安逸的二世祖生活。而早在197年,曹操征伐張繡,就帶去了曹昂和曹丕,曹昂年齡不詳,但據推算最多二十歲出頭,而曹丕那一年才十一歲。曹昂雖然死在了戰場上,但是經常上戰場的曹丕和曹植成了文武全才。

有本事的兒子太多也是麻煩事兒。到底是讓曹丕還是曹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