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甫筠眼角一跳:“也就是說只要找到海潮,然後順著海潮就能抵達日本了?”
“甚至不必順著海潮行駛,只需駛入海潮,潮浪自會推著船抵達日本。”
聽到如此辛密,第四人豪氣大壯:“好,那我江西德字聯號就跟幾位東主博上一鋪。”
“齊東家入不入股?”陳甫筠的話其實是在向猶豫不決的馬鳳祥施壓,齊紀昀連如此秘密都坦露了,又怎麼可能不加入呢,因此他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那馬東家怎麼說?”
“我?既然幾位都同意,那本號就也加一股吧,只是小號本小利微,只能拿出三千貫。”
江西人摸了摸下巴:“三千貫,的確是少了一點,這樣吧,本號拿七千貫出來,其餘兩位東主各拿五千貫,籌兩萬貫到福建拿船,估摸著最好的夾板商船是拿不到的,但三千料的鳥船、福船,總能拿上一兩艘來。”
“我看可以,”齊紀昀並不擔心大股東會侵佔他的利益,畢竟買船也好,跟船政所打交道也罷,甚至日後出航日本都要恆泰行出大力的,想來眾人也不會薄了他的那一份。“不過在下建議日後派息的時候按十三股來派,多出的一股為力股,由出海的水手、船頭分潤,一股為公中股,一應迎來送往及水手家中婚喪嫁娶都從中支應,最後一股是撫卹之用,畢竟海上行船風險甚大,總得要讓水手們安心。”
在座三人互相看了一眼,雖然齊紀昀有借眾人之利分攤恆泰船行開銷的嫌疑,但卻是目前最好的方案了,所以最終得到透過,於是當場立據畫押草簽了協議,只要日後往鹽鐵衙門一備案,一個新的海貿商號就能籍此誕生了。
不過興致勃勃的商人們摩拳擦掌的等待著開啟日本國門的那一刻,而就在咫尺之遙的地方卻有人對徵日的結果大肆抨擊著。
“日本乃前明不徵之國,今上卻為商賈私利不惜遠征,這與漢武求西域天馬有何不同。”
“鄧賢弟所言甚是,今上持兵甲立業,故而篤信武力,用胥吏而不恤聖人教化,這遲早會引起大禍的,更危險的是,開劫掠他國之先河乃殊為不智,若後嗣君王也如此效仿,就怕華夏國祚不永啊,須知道,《司馬法》中記曰:國雖大,好戰必亡。”
“常兄說這話已經晚了,若是留心邸報的話,今上光復江南六載以來,先後在朝鮮、安南、真臘等地征伐,如今又威臨日本,看起來所向披靡,不過是好大喜功而已,再加上各省冗官甚巨、吏目橫行,國力摧殘太甚。”說話的人嘆息一聲。“北方尚有半壁江山在胡虜手中,今上卻重外不重內,豈非本末倒置。”
“本朝乃海寇出身,有甚麼眼光遠見,無非是看到北方殘破,便欲抱殘守缺。至於兵加四海諸夷,也無非是分散天下人的視線,造就一副四海霸主、國勢日蒸蒸的假象而已。”
“常兄、李兄慎言,”說話的人並非不同意前者的觀點,只是擔心隔牆有耳罷了。“不過今上純用霸道,而不行王道、聖道的確是大有問題,如今國中人心沮喪,到時候胡虜再來,恐怕即便今上的屠刀再快,也擋不住有人淪為漢奸呢。”
“是啊,那些商賈之輩有何節*操,那些胥吏又有何道德。”
“不說了,不說了。”有人打哈哈道。“你我雖然熱血為國,奈何朝廷不用,還是少發些牢騷,看其成敗好了,君不聞,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482。甲府
作為小納戶頭取的小山兵衛很快就把德川綱條處得到的夏日議和文字送到了甲府,並把從戴叔庸口中聽到的威脅源源本本的講訴給了將軍綱吉和一眾陪同流亡的老中、若年寄。
“小山大人幸苦了,且先下去休息吧。”看著目無表情的將軍,柳澤吉平喝退了小山,等到這位側近主管退下了,柳澤這才代將軍主持會議道。“夏寇的要求已經擺在檯面上了,諸位大人認為是否該予以答應呢?”
“將軍大人已經下令徵召天下兵馬,又如何能不戰而答應夏寇的城下之盟。”武斷派繼續主張與夏軍再度決戰。“若是不戰而求和,恐怕天下大名都會認為幕府軟弱無能,神君以來歷代將軍才確立的幕府權威就有可能動搖。”
對此主和派卻反詰道:“但夏寇的威脅也是現實,姑且不說各地大名能不能按時集結,就算是集結了,沿海各道的防務可就愈發空虛了,夏人大可以避實就虛,到時候火頭就不光光是江戶一地了,百年太平可就徹底譭譽一旦了。”
主和派的擔心還不止這些:“另外各藩的糧餉雖說是各藩自籌,可是一旦戰事綿延,各藩儲蓄用盡,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