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3部分

“鄧兄,你讓東翁如此行事,恐怕有所不妥吧。”等到被說得一掃陰霾的董知縣笑眯眯的出去了,潘國賢這時才得空抓住鄧上雲的衣袖發問道。“你就真的不怕激起大亂來。”

“朝廷都不怕,你我怕什麼。”鄧上雲這話說服不了潘國賢,所以他眯起眼睛打量了對方一番後,推心置腹的說道。“潘兄,大清朝廷如此倒行逆施怕是撐不了多久了,你我不為今後打算一番,難不成還等著盡愚忠嗎?”

潘國賢釋然的鬆開了手:“說道為大清朝廷盡忠,你我還沒有這個資格,也罷,你我充當幕友也是為了錢,如今機會就在眼前了,為了下輩子有好日子過,不如放手一搏吧,反正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想來追不到你我的頭上”

彷彿心有靈犀一般,全山西的官們都如太平縣一般行事起來,頓時已經被清廷橫徵暴斂逼得苟延殘喘的晉省百姓一下子被逼到了絕路上。然而面對大戶的出賣以及清軍的屠刀,還是有大批的佃戶、小田主及城市居民被迫踏上了東出的道路。

據日後的考證,當時大約有八十萬的晉中百姓在清軍的強迫下前往黑龍江和吉林,然而最終抵達兩地的不過五十萬出頭而已,其餘的老弱婦孺顯然是倒在了道路之上,譜寫了一出血淚斑駁的人間悲劇

由於清廷的封鎖,山西遷民的訊息一時還未擴散出去,就在這當口,清廷派出一支龐大的求和使團,並於華夏武成七年七月初三抵達亳州,隨即向華夏朝廷在淮北的前哨部隊提出申請,史稱“乙酉議和”。

與之前兩國在息縣偷偷摸摸的議和不同,這次清廷的使團來訪顯得有些聲勢浩大,因此鄭克臧也不能暗箱操作,只能將其放在臺面上付之公議。然而,對於是否同清廷劃河而治,華夏朝廷內部是有不同意見的。

以度支、鹽鐵兩衙門為代表的財政口認為短時間的停戰對進一步健全華夏財政是有極大的好處,因此建議結束議和,藉此麻痺北方,等華夏朝財力極大充沛後再接過北方的爛攤子。對財計方面的主張,希望先行開拓南洋的總督衙門以及主張集中財力完成國內道路及湖海堤壩建設的工部也表示一定程度的贊同。

但上述四個部門的意見遭到了禮部和兵部的一致反對。

兵部反對議和當然不出意料,因為議和的結果雖然不至於裁軍,但凍結軍費增長是必然的,因此會損害到兵部的利益。至於禮部則出於漢賊不能兩立的華夷大防,極力要求消滅清廷以確立華夏朝廷是唯一正統。

其他各部、衙門在此事上雖然並無過多的發言權,但不少人還是依著自己的想法上書言事,試圖藉此表明個人在此事上的立場。

看到華夏朝廷中出現分裂及黨爭的傾向,鄭克臧有些頭疼的向內閣總理大臣林良瑞問計道:“卿家對此有何建議?”

林良瑞知道鄭克臧是要他來背黑鍋,但是他還不得不背,只是在說自己意見之前,他建議道:“聖上,如今內閣之中,柯鼎開柯大人和張日耀張大人支援議和、林珩林大人和黃良弼黃大人反對議和,局面可謂尷尬,所以臣請旨改革內閣體制。”

“改革內閣體制?”鄭克臧有些疑惑的看著林良瑞。“卿家的意思是?”

“臣以為閣臣不應該兼任各部,以免受到各部的影響。”林良瑞如是說道。“臣還以為,內閣的閣臣人數過多了,或可以削減一二人。”

鄭克臧眉角一挑,他已經洞悉了林良瑞的目的。沒錯,如今華夏內閣雖說是政府的總領,但各部直接向管領的內閣大臣或內閣參贊大臣負責,並不需要直接面對首相,因此林良瑞的權力其實很小,而一旦改革內閣體制之後,總理大臣的權柄將大大增加。

“茲事體大。”由於不合自己的胃口,所以鄭克臧敷衍道。“朕還要考慮一二。”

林良瑞也知道增加相權就意味著對君權的削弱,所以他只能點到為止,並不敢表現出過於積極的面目,隨即他話鋒一轉回歸到之前的話題:“臣以為,本朝北伐在即,此時與清虜接洽,或可以起到迷惑的作用。”

這話就說中了鄭克臧的心思,因此鄭克臧含笑點頭道:“這是老臣謀國的說法。”

可是鄭克臧又不放心,追問道:“若是清虜此舉也是迷惑本朝呢?”

“可向清廷索要河中及關隴。”林良瑞這也是獅子大開口。“且看清虜的誠意如何。”

“關隴?”鄭克臧想了想。“只怕張卿這邊又要叫苦不迭了。”

“雖然關隴是一大負擔,但其具有形勢上的優勢,朝廷為此擔上一些麻煩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