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在場。除此之外,在管理和行政方式上並沒有特別的要求,人們都喜歡兩週9天工作制——每到第二週,就會是一個縮短的工作周,一個加長的週末。
你的時間用到哪裡去了
巧妙地說“不”的動機非常簡單,只需要使用第3章的“供給和需求計算器”來算一算就一目瞭然,不過這次不是像第3章的例子一樣把時間分配在未來的事項上,而是用來記錄你的真實情況,看看你的時間是怎麼分配在現在的事項上的。首先你列出所有的專案和通常要處理的業務,然後再記錄下你一週內在每個事項上分別花了多少時間,花在意料之外的事項上的時間和最初沒有寫在“供給和需求計算器”內的事項上的時間也要記錄下來,比如像干擾、和同事聊天、小型的“滅火”工作之類浪費時間的事情都會發生,照這樣記錄一週左右的時間,看看你的時間是如何浪費的,結果可能就會讓你感到震驚。想一想如果這些時間沒有被浪費,你會有多少的額外時間,會提前多久回家,或者你可以多完成多少工作,我不是說你不應該和同事交往,但是對很多人來說,他們在這個方面花的時間太多了,有些時間本來是可以節約下來的。
第4章 不做面面俱到的“老好人”(4)
對電子郵件巧妙地說“不”
電子郵件具有兩重性,它既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你寫完一封信或者一份備忘錄之後,幾乎不用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即時傳送給收件人。電子郵件極具革新性,因為你不需要把信送到郵局,也不需要列印出來然後再放到傳真機裡,遞送信件實物到其他地方要花上幾天時間,電子郵件把這些時間全都節省下來了,這會讓我們的祖先感到無比震驚,而且可以說,如果以前的國王、將軍、政治家和其他要人也有電子郵件可以使用的話,歷史的面貌可能就跟現在大不一樣了。
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這也是一件壞事。案例學習中提到一名女士,她每天要花4個小時來處理電子郵件,我感覺有些人已經變成了電子郵件的奴隸了,說不定有些人在過世後,他們的墓誌銘上會寫著:“這裡躺著某某——他總是把收件箱裡的電子郵件處理得乾乾淨淨”。
如果你也是這樣的人,或者電子郵件總是讓你覺得頭痛,你就需要認真地對待這個問題了。巧妙地說“不”是個好辦法,在你開始練習巧妙說“不”的技巧的時候,可以從電子郵件開始做起。
電子郵件是一個你運用的工具,也就是說,像一支鉛筆或者一臺電腦,或者一塊白板。想象一下,如果每次你在任何地方看到一支鉛筆,你就必須撿起來,開始用它寫字;或者每次你看到一臺電腦,你就必須坐下來用它工作;或者每次你一看見白板,你就必須拿上一支白板筆開始在上面寫寫畫畫——這不是很荒唐嗎?我們只會在需要這些工具的時候才使用它們。
對待電子郵件也應該採取這樣的態度,電子郵件的使用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當你想要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使用它,另一種是你檢查一下是否有人已經在與你交流。大多數的麻煩往往都是後一種情況引起的:
我們不斷地檢查電子郵箱,看看是否有人發了郵件給我們;
或者當我們發現有人發了電子郵件給我們時,我們覺得需要立刻回覆這些郵件;
或者我們認為所有的電子郵件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就一視同仁地處理它們。人們通常覺得把收件箱處理得乾乾淨淨是一件好事。
這些行為中的每一種都很愚蠢,合在一起更是大錯特錯,有些人會說,“我會檢查電子郵件,一發現有新的郵件我就會馬上處理。”聽上去真不錯——但是這樣你不就成了電子郵件應答機了嗎?你的公司真的希望你這樣做嗎?這難道就是你的雄心壯志嗎?莫非你想要這樣生活下去?
如果你習慣了這樣做,那你就需要儘快地改變這種習慣。我們將在本章中糾正其中的兩個做法,最後一個則留待第5章解決。基本上來說,你需要停止不斷地回覆郵件,那你怎麼才能停止呢?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是你根本就不需要知道有新的電子郵件,所以你可以把電腦裡的電子郵件程式關掉,讓它不再發出收到郵件時的提示音,接下來你需要抵抗總是想檢查收件箱的誘惑,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裡檢查收件箱就可以了。你可以每天檢查兩次——比如早上檢查一次,午飯後檢查一次,比如說你可以這樣安排:9點到10點檢查一次,下午2點到3點再檢查一次。
我知道你現在可能覺得心裡有點不踏實,如果採用這個建議,一天只檢查兩次收件箱的話,那麼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