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束沒多久,由於先天不足的人員素質問題,外島妥善率短時間內很快降回到原來水平。

臺軍“裝甲兵紀念日”(4)

“決戰”力不從心

近日,臺灣陸軍司令部已要求相關單位展開對換裝第三代主戰坦克的先期研究與資料蒐集,預計2009年提出預算,2010年開始採購。臺軍聲稱,由於軍費緊張加上陸軍觀念出現變化,新舊坦克將不會一對一汰換,而是採取新舊混編方式部署。而早在2007年下半年,臺軍就開始全力加強各基層坦克連的妥善率,陸軍宣稱已儘可能提升到90%。同時,各坦克連人員編制全部滿編,確保必要時“有車有人”可執行任務。不過也有內部人員宣稱,臺陸軍裝甲車輛妥善率低的現實根本沒有改變。

島內有關軍事專家認為,從編制數量上看,臺軍裝甲部隊已經接近吃緊程度,本島西岸每個作戰區僅存1個裝甲旅及1個機步旅具備較佳的機動打擊力,就算加上2個航空旅,反擊的力量也難擋師級部隊以上規模的進攻,反登陸最不願見到的後續持久作戰將不可避免。在編制已滿,裝備落後的情況下,開始換裝或改良下一代裝甲車輛,是眼前提升作戰能力的惟一途徑。儘管新一代坦克具備更強火力(120毫米主炮及全天候火控)、更快的機動力(可按時趕赴戰區展開反擊,並提升跨區攻擊效能)、更高的C4ISR網路化程度,但實際上,就目前臺軍的指導思想、編制體制和兵員素質,提升裝甲部隊的戰力恐怕只能成為口號。

從坦克群到聯兵旅

臺軍裝甲部隊規模、編成與部署

與上世紀60年代的40多萬兵力相比,臺灣陸軍已經今非昔比。在所謂的“減少兵力、增強火力、提升戰力”原則指導下,經過“精實案”和“精進案”,臺軍裝甲部隊的編制已經從坦克群、裝甲師演變到目前的裝甲旅。目前,臺陸軍總兵力19萬人,有第6、第8、第10三個主力軍團,金門、馬祖、澎湖、花東四個防衛指揮部和一個陸軍特戰指揮部。其中以裝甲車輛為主要裝備的16個打擊旅,遂行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任務,是臺軍實施地面決戰的戰略預備隊。

“精實案”由師改旅

1998年,臺軍基於守優於攻的原則,配合兵力持續裁減的現實,推出“精實案”。基本上各師級單位只保留指揮機構,部隊改以聯兵旅為基本單位,包括加強步兵旅型態的摩步旅與守備旅、直升機機動型態的航空旅、裝甲載具戰鬥型態的裝步旅和裝甲旅,並以模組化組織,隨戰場形勢即行編制,發揮最佳協同戰力。在此架構下,原機械化師及獨立裝甲旅打破建制重整,於1998…1999年組成5個裝甲旅及3個裝步旅,並有獨立裝甲單位小量配屬區域指揮機構。這5個裝甲旅和3個裝步旅分別是:

裝甲542旅(3級)又稱“迅雷部隊”,以原獨立42旅為主體,納 編原獨立51旅坦克711營、裝步111營,編制為旅部、3個戰車營、2個裝步營、裝炮營、支援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訊連、工兵連及憲兵排。成軍時駐新竹湖口。

裝甲586旅(3級)又稱“鐘山部隊”,以原機械化109師坦克781營、裝步176營為主體,編制同裝甲542旅(但少反裝甲連),成軍時駐臺中后里。

裝甲564旅(3級)又稱“少康部隊”,以原獨立64旅為主體,納 編獨立51旅坦克712營,機械化249師裝步183營,333步兵師等部,編制同裝甲542旅,成軍時駐高雄阿蓮。

臺軍“裝甲兵紀念日”(5)

裝甲584旅(3級)又稱“登步部隊”,以原步兵284師為基幹,納編坦克701群(坦克773、778、779營),經整編後編制為旅部、2個坦克營、l個裝步營、裝炮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訊連及工兵排。成軍時駐金門南雄,2007年移防。

裝甲503旅(3級)又稱“漢威部隊”,以原坦克703群為主體,納編機械化109師裝步175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訊連,並接收168步兵師之一部,編制同裝甲542旅,成軍時駐地澎湖。

裝步351旅(3級)又稱“雷霆部隊”,以原獨立51旅指揮機構,納編機械化249師坦克771、780營,裝步182、184、185營,編制為旅部、2個坦克營、3個裝步營、裝炮營、支援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訊連、工兵連及憲兵排,成軍時駐臺北林口。

裝步373旅(3級)又稱“天山部隊”,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