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為此戲時之所奏也。宋代隊舞中之女弟子隊,其十為打球樂隊,《宋史·樂志》紀之雲:

十曰打球樂隊,衣四色窄繡羅襦,系銀帶,裹順風腳,簇花幞頭,執球杖。

此種衣飾,似乎俱是一種胡服。田邊尚雄引《樂家錄》雲:①

《笛說》曰:胡國馬上曲打球遊之時,於馬上奏此曲。

日本傳來唐樂有此,中曲,為道調二十四曲之一。曲分七帖,各十一拍。舞者四人,特有一種裝束,細纓冠著,執球杖對舞。至五月節會,則舞者至四十人,服騎馬裝,執杖弄球而舞。有答舞。②長安既盛行打球戲,則此種波斯風舞曲之曾相隨而興,又可知也。(關於打球樂圖,參看本篇所附第十圖。)

◇歡◇迎訪◇問◇BOOK。◇

第24節:六 長安打球小考(1)

六 長安打球小考

波羅球(Polo)為一種馬上打球之戲。發源于波斯,其後西行傳至君士坦丁堡,東來傳至土耳其斯坦。由土耳其斯坦以傳入中國西藏、印度諸地。日本、高麗亦有此戲,則又得自中國者也。或謂波羅球傳至東方,仍保持其原音,③此說餘尚未發見何種文獻足以為中國方面之證明。若《彈棋經序》所云之波羅,則本作波羅塞,俗本訛誤,蓋雙陸之別名,與戲於馬上之波羅球不可混而為一也。以餘所知波羅二字與此種球戲連類並及者唯杜環《經行記》一書,《經行記》謂拔汗那國:④

土有波羅林,林下有球場。

拔汗那即Ferghana,為漢代之大宛。其所謂球場,必為波羅球場無疑也。顧波羅球傳入中國,波羅二字之音雖不可見,而波斯此戲原名之音,則似尚有殘痕。按波羅球波斯名為gui,唐代名波羅球戲為打球,一名擊鞠。球字之唐音為〃渠幽切〃,疑〃球〃字乃用以譯波斯gui字之音。打球既一名擊鞠,於是說者往往以為即漢魏以來所有之蹴鞠戲。實則蹴鞠戲以步打足踢為主,而波羅球須騎馬以杖擊之,故云打球或擊鞠也。

波羅球傳至東方後,中國與日本、高麗所行者俱微有異同。①中國所行之波羅球,其規則約略見於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宋史·禮志》、《金史·禮志》及《析津志》諸書。《宋史》所陳過繁,今錄《金史·禮志》之說如次,以見波羅球之梗概:

已而擊球。各乘所常習馬,持鞠杖。杖長數尺,其端如偃月。分其眾為兩隊,共爭擊一球。先於球場南立雙桓,置板,下開一孔為門,而加網為囊;能奪得鞠,擊入網囊者為勝。或曰兩端對立二門,互相排擊,各以出門為勝。球狀小如拳,以輕韌木枵其中而朱之。皆所以習蹺捷也。

唐代之波羅球,其規制大致當與此不殊。閻寬《溫湯御球賦》雲:②

珠球忽擲,月杖爭擊。

蔡孚《打球篇》亦謂:③

金錘玉鑑千金重,寶杖雕文七寶球。……奔星亂下花場裡,初月飛來畫杖頭。……

皆指球與打球杖二者之形狀而言也。打球以先入網者勝,名曰頭籌;得籌則唱好。據《宋史·樂志》,大明殿會鞠,教坊例設龜茲部鼓樂,唐代亦然。王建《宮詞》有云:①

對御難爭第一籌,殿前不打背身球。內人唱好龜茲急,天子鞘回過玉樓。

可見其與宋制不殊也。波羅球傳入中國,歷唐、宋、元、明而不衰。明永樂時,北京羽林禁軍尚為此戲,其時球場在東苑。②此戲之衰當在明之季葉,至清而寂然絕響,不唯民間不知打球,即朝廷亦無此典。不知何故也。

波羅球傳入中國當始於唐太宗時。唐以前書只有蹴鞠,不及打球,至唐太宗,始令人習此。封演雲:③

太宗常御安福門,謂侍臣曰:〃聞西蕃人好為打球,比亦令習,會一度觀之。昨昇仙樓有群蕃街裡打球,欲令朕見。此蕃疑朕愛此,騁為之。以此思量,帝王舉動豈宜容易,朕已焚此球以自誡。〃

此是唐初波羅球已行於長安之證。《文獻通考》名打球為蹴球,亦謂始興於唐。④唐代之波羅球大約直接從西域傳來,是以猶存波斯舊音。有唐一代長安盛行打球,而皇室特嗜此戲,推究源始,俱由於太宗之倡開風氣也。

唐代諸帝率善此戲。唐初則有玄宗為諸王時便已善此,球馬之精,雖吐蕃名手亦所不逮。封演紀此雲:①

景雲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於梨園亭子賜觀打球。吐蕃贊咄奏言臣部曲有善球者,請與漢敵。上令仗令試之,決數都,吐蕃皆勝。時元宗為臨淄王,中宗又令與嗣虢王邕、駙馬楊慎交、武秀等四人敵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