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則敷陳全經為多。法京藏Pelliot 3808號一卷,卷末題《仁王般若經抄》,蓋演《仁王般若經》故事者,卷首標題作〃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文中偈語末收以〃□□□□唱將來〃,亦引〃經雲〃,間注〃唸佛〃二字,其體裁與演《維摩經》、《父母恩重經》諸卷全同,則俗講話本第三類之名稱,疑應作講經文,或者為得其實也。(參看附錄一)

◇BOOK。◇歡◇迎訪◇問◇

第92節:五 俗講文學起源試探(1)

五 俗講文學起源試探

俗講一辭,不見於唐以前書。唐人紀此,最早亦止於元和,然其興於元和以前,似可以懸測而知也。顧其間自必有所秉承,而從來說者,於其淵源俱未之及。私意以為俗講文學之來源,當不外乎兩途:轉讀唱導,一也;清商舊樂,二也。今試申述之如次。

轉讀雲者,即梵唄之謂也。齊梁以來相傳,東土梵唄,創於陳思王曹植。慧皎《高僧傳》卷十三《經師》論雲:

自大教東流,乃譯文者眾,而傳聲蓋寡,良由梵音重複,漢語單奇。若用梵音以詠漢語,則聲繁而偈迫;若用漢曲以詠梵文,則韻短而辭長。是故金言有譯,梵響無授。始有魏陳思王曹植,深愛聲律,屬意經音。既通般遮之瑞響,又感魚山之神制。於是刪治《瑞應本起》,以為學者之宗。傳聲則三千有餘,在契則四十有二。

慧皎又云:

然東國之歌也,則結韻而成詠;西方之贊也,則作偈以和聲。雖復歌贊為殊,而並以協諧鐘律,符靡宮商,方乃奧妙。

梵唄所詠,即是偈語。上引圓仁紀赤山院講經儀式,一僧作梵,即唱〃云何於此經,究竟到彼岸。願佛開微密,廣為眾生說〃一偈,日本宣告所謂《兩界贊》者是也。而回向則多唱〃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香花供養佛〃一偈。圓仁並紀及赤山院之新羅誦經儀式,會眾導師齊唱佛菩薩號,藥師琉璃光佛及觀世音菩薩。而俗講儀式中亦有唸佛,念菩薩念觀世音菩薩。此皆屬於梵唄,與轉讀有關。慧皎論轉讀,曾舉十六字以明之,所謂〃起擲蕩舉,平折放殺,遊飛卻轉,反疊嬌哢〃是也。梵唄之學,中土久佚,日本傳此稱為宣告。講宣告之書,即稱為《魚山集》。大概偈贊之屬,各隸於一定宮調,而一字之中,又復高下抑揚,自具宮商,協諧鐘律。所用樂器為橫笛、笙、篳篥、琴、琵琶。至今規律具存,不難復演也。①

今日傳世之俗講話本,如《敦煌零拾》所收之《有相夫人生天因緣變》中時注以〃觀世音菩薩〃、〃佛子〃辭句,英京藏《維摩經押座文》亦有〃念菩薩佛子〃〃佛子〃等辭句。凡此皆指唱至此等處所,須行轉讀,會眾同聲唱偈也。此俗講話本雜有轉讀成分之明證也。

至於《維摩經講經文》中之偈語常注以〃平〃〃側〃〃斷〃諸字,甚難索解。頗疑此等名辭,亦與梵唄有關。日本所傳宣告有十二調子,或名為十二律。所謂十二調子,即一越、斷金、平調、勝絕、下無調、雙調、鳧鍾、黃鐘、鸞鏡、盤涉、神仙、上無是也。然則講經文之平、側、斷諸辭,或者即指平調、側調、斷金調而言歟?姑懸此解,以待博雅論定。

唱導本旨,亦可於慧皎《高僧傳》見之。《高僧傳》卷十三《唱導》論曰:

唱導者蓋以宣唱法理,開導眾心也。……至如八關初夕,旋繞周行,煙蓋停氛,燈帷靖耀,四眾專心,又指緘嘿。爾時導師則擎爐慷慨,含吐抑揚,辯出不窮,言應無盡。談無常則令心形戰慄,話地獄則使怖淚交零,徵昔因則如見往業,覆當果則已示來報,談怡樂則情抱暢悅,敘哀感則灑泣含酸。於是闔眾傾心,舉室惻愴,五體輸席,碎首陳哀。各各彈指,人人唱佛。爰及中宵後夜,鐘漏將罷,則言星河易轉,勝集難留,又使惶迫懷抱,載盈戀慕。當爾之時,導師之為用也。

◇歡◇迎◇訪◇問◇。◇

第93節:五 俗講文學起源試探(2)

是唱導之用,蓋在因時制宜,隨類宣化。故〃為出家五眾,則須切語無常,苦陳懺悔。若為君王長者則須兼引俗典,綺綜成辭。若為悠悠凡庶,則須指事造形,直談聞見。若為山民野處,則須近局言辭,陳斥罪目。凡此變態,與事而興〃①。俗講亦以化俗為務,與唱導同。唯唱導就近取譬,仍以說理為主,而俗講則根本經文,敷衍陳篇,有同小說,為稍異耳。《廣弘明集》卷十五有梁簡文帝《唱導文》一篇,王僧孺《禮佛唱導發願文》一篇。法京所藏《長興四年中興殿應聖節講經文》及英京所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