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如今只剩了兩條路可走--或身死道消、或入太平。
其他如巫羅李進者,也不是怕死的人物,不過終究還是要看燕大王的意思。
燕小乙看著左髭丈八,思考片刻,問道:“先前在山腳阻你上山者,何在?”
“先前的十一人?”
“正是。”
左髭丈八稍一沉吟後,答道“其為首披甲者,死於某家刀下;另十人,歿於亂箭之中。”
“兄…兄長!”內門弟子高魯,一聽這話,高叫一聲,暈厥過去。
“屍首何在?”燕小乙繼續問道。
“屍首留在山腳。”
“抬上來。”
“好。”
左髭丈八不清楚燕小乙的想法,不過,他也沒覺得此時的燕小乙能翻出什麼大的浪花。
龍逢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亦被犬欺。任你仙法通天,如今只能扔鬼刀。
些許小事,做便做了,反正不費什麼事。若入我太平,權當是結交好意;否則的話,兩千太平眾碾過去,更不費事。
左髭丈八派了上百人下山取屍。卻待了近半個時辰才見人回來,而且個個神情恍惚。
左髭丈八濃眉皺起,就待問明狀況,一小頭目上前答話:“大王,那披甲者的屍體不見了。”
“不見了?怎麼不見了?”左髭丈八對這名披甲者深有印象,一為其身上所著之珍稀甲冑,二為其作戰勇猛、不計生死。
此二中,又以第一為主。
他身為大賢良師身邊的大將,又是三十六渠帥之一,身上也就穿著一件札甲,遠遠比不上這一普通的白虎山上“內門弟子”。
若不攻山勢急,他早將屍體上的魚鱗甲扒下來了。
不過,就算是這樣,他還差了數十人看守此甲。
怎麼現在說沒就沒了?!
“張五六,過來!”
名喚“張五六”的太平道人,似乎受到了巨大的驚嚇,就算是聽了左髭丈八的召喚,也是好久才回過神,不過還是一臉的恐懼,哆哆嗦嗦、磕磕巴巴地道:“化了!那人化了!”
屍體化了,就在數十人的眼皮底下,一點點、一點點地化為烏有。
死屍、衣物、兜鍪、魚鱗甲、紅纓槍,所有的東西,在一刻鐘內,化為空蕩蕩的一片,灰都沒留。
【038】各人去留
【若能在12點前碼出一章,那就發;如果不能,那就明天早上。】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漢以孝治國,號稱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遺言”的《孝經》,自然被奉為圭臬。而“身體髮膚…”這一句話,也因此廣為流傳。
如今這高丹直接化作虛無,別說是留有全屍,壓根連一縷頭髮都沒剩下。高魯若要為其兄長料理後事,則唯有“衣冠冢”一途可供考慮了。
自春秋戰國至兩漢,“二元靈魂觀”盛行於世。這種觀點認為,人體由魂與魄結合而成。
“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
身死之後,魂魄分離,“魂氣歸於天,形魄歸於地”。接下來,人就進入了死後世界。
不同於後世“閻王判官、孟婆無常”的陰府地獄的那一套,在漢時人的認知中,“死後世界”有著類似世間郡縣的一套官僚管理體系。
兩漢喪葬中的告地策、震墓文、買地券中,就“記載”了大量的地下官吏---
地下丞、冢丞、冢令、墓伯、墓黃、地下二千石、丘丞、陌上游徼、蒿里父老、西冢公伯等等。
漢時的人相信,人死之後,魄歸於地,在這些地下官吏的管轄之下,他們將開始一段類似生前的“死後生活”。
由此,兩漢時人,自皇帝至黔首,“事死如事生”,特別的重視喪葬之事。“以厚葬為德,薄終為鄙”。
皇帝之中,以漢成帝為最甚。先修昌陵、後起延陵,“作治數年,天下遍被其勞,國家罷敝,府臧空虛,下至眾庶,熬熬苦之。”
王侯大臣亦如此,花費葬資無數,蒐羅珍寶玉器,甚至殉以活馬真車。
名士豪族、黔首黎庶也多效之,甚至還有人因為一場葬禮而傾家蕩產。
《後漢書》就載有崔寔葬父之事,“其父卒,剽賣田宅,起冢塋,立碑頌。葬訖,資產竭盡。”
然而,到了高丹這兒。厚薄之葬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他“形魄”已散,根本就失去了進入“死後世界”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