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自然不會不給,反而比那些要的給的更多。只是結婚的時候女方家都當嫁妝給陪送回來,並沒有佔周家的好處。
因為這個,老周家人對荊家印象很好,所以,荊桂香的一個哥哥如今就在磚窯廠上工賺錢。在磚窯廠賺錢,比在家裡掙工分賺的多。反正他們村生產隊,每次幹活一大半人磨洋工,他爹孃就讓他來賺錢。
荊桂香知道自己男人和倆人的關係,對他們也格外親近,熱情地招呼他們進屋喝茶。
莫茹道:“來看看爺爺,好點了沒?”
荊桂香笑道:“好多了,今早晨還吃了一碗麵條呢。”
兩人進屋跟老太太問好,又看看周功德,讓他只管好好吃,打針吃藥也別省著。
周功德精神不錯,“比起老一輩,我這幾年都是多活的。這會兒還一天能吃碗細麵條一個雞蛋,這好的日子,真是神仙也不換。”
周誠廉去磚窯廠沒在家,莫茹和周明愈也不久坐,說幾句話就告辭回家。
“小五哥,你說爺爺是不是好了?我看著臉色不錯。”
周明愈搖搖頭,“夠嗆。”
莫茹嘆了口氣,“我的空間也不會治病。”
雖然井水有強身健體的功效,可人的衰老還是不可逆轉的。
周明愈握著她的手,安慰她,“要是你的井水能治病不死人,這世界豈不是亂套了。”
她這個空間,很顯然是那種不干擾生命秩序的。
莫茹就不說那些傷感的話題了,一摸肚子,“哎呀,餓了,想吃炸茄盒。”
周明愈和她拐去菜園,兩人摘一堆水靈靈的大茄子,再割幾把韭菜,莫茹空間還有麥收時候殺豬割的肉,正好做韭菜豬肉餡兒的茄盒。
屋裡開著收音機在聽新出爐的《葫蘆娃》,小八、攔子兒幾個在炕上玩兒,張翠花納鞋底呢。
今年開始布票每人每年改成了四尺,比以前三尺三還多,加上莫茹和周明愈能倒騰布票,家裡又有錢,現在張翠花手上還真不缺布。
她正納鞋底要給小八做雙千層底布鞋穿。
“娘,戳這個怪累的,直接買膠鞋底多方便。”莫茹怕她累著,再把眼睛累壞了,不划算。
張翠花笑道:“這叫累?看看咱們村裡的老婆子,誰也趕不上我輕快,他們想納鞋底還沒有布呢。”
語氣是無比的驕傲!
她看莫茹拿回來的茄子,聽說要炸茄盒就下來幫忙。
家裡正常飯菜都在南屋做,加餐就莫茹這裡做,反正張翠花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