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時候差不多了,她就告辭,走到大門口,“哎呀,主任,我想起一個事兒來。”
她就把撿來一百斤棉花的事兒告訴陳愛月,問她怎麼辦。
陳愛月似乎對這個一點都不驚訝,她道:“這是愛國棉留著交任務,咱們自己的夠嗎?”
莫茹道:“俺們隊夠。”
可不知道你們隊。
陳愛月道:“夠了的話,那就當福利棉獎勵先進,撿來的肯定乾淨不了,就說大風吹下來掉在地裡的,髒乎乎的沒法交任務,只能給社員分了。”
莫茹笑道:“還是主任為社員著想,你來給大家夥兒稱一稱吧。”
陳愛月就知道有自己的一份,心裡還挺高興的,卻道:“我的工分不在你們隊就不分了,你們自己稱一稱分了吧。”
她是婦女主任,跟大隊書記還有一層關係,弄點棉花啥的根本不缺。
再說了,這幾天她讓金枝兒拾了不少,家裡夠用的,社員不敢往家拿,她可不一樣,反正仗著和張根發的關係也沒人敢去她家查。
莫茹就說自己可不敢分
陳愛月道:“沒事,我給你寫個申請蓋個章。”
她回去拿了一張紙,上面有大隊的章,又蓋上婦女主任的,然後寫了兩行字,表示這個事兒她知道,拿出來給莫茹。
莫茹再三道謝,拿著那張紙告辭,路上就收進空間裡,她在周七七嬰兒房放了一個小木箱子,可以收納一些小東西。
回隊裡一說;大家都很高興,何桂蘭道:“分多了不行。”
有些人多了就容易攪和事,兩三斤沒問題,畢竟今年棉花好大家也都看得見。
她們就把棉花倒出來分了分,將那些看起來有草的不大好的拿出來分,這樣不容易惹出事。就算有人懷疑,就說隊里弄髒了交任務人家不要的,別人也沒轍。
把要分給隊裡的裝了一個大花包裡,把剩下那些她們幾家分。
除了七個撿棉花的,再把何桂蘭、王月娥還有李桂雲家算上,凡是這些嘴巴嚴實,從不說閒話的就能算進去,只要日常嘴巴不嚴,又喜歡嘰嘰咕咕的,就直接被排除在外。
這也是周誠志教給老婆子的。
一人家分了五十斤還餘著一點,她們就說剩下的都給護棉英雄,全給了莫茹。
這些是不走賬的,而全隊分的一百六十斤可以大大方方地記在隊裡的賬目上,因為有村幹部的章。
分完棉花,柳秀娥道:“這樣的話就趕緊用軋花機把棉籽軋出來。”
老婆子們都知道她家裡有那個東西,紛紛笑道:“那俺們排隊。”
柳秀娥家是木匠,以前的時候就給人家打傢什兒,除了傢俱還有紡線車子、軋花機甚至是織布機都會做的。
她家裡現在就有一臺手搖軋花機,能將籽棉裡的棉籽軋出來。
柳秀娥道:“妮兒那裡安靜,把車子先放她那裡吧。”
大家也都同意。
莫茹一想也行,她家東間反正空著,離村子也有點距離,晚上軋棉花也沒人知道。
這樣她也能借用一下。
商量好了,各人就把棉花帶回去,柳秀娥又讓張夠和丁蘭英幫著把軋花機抬去莫茹家,再讓莫茹把窗戶都蓋好。
莫茹看了看,不得不佩服周玉忠真是心思靈巧,他在土法趕棉花的趕車上加入了鐵齒、毛刷子,還改良了手柄,這樣趕棉花籽兒的時候更輕鬆,又快還乾淨,不會把棉纖維扯斷。
她把棉花拿過來試試,柳秀娥就教她怎麼用。
兩個人對面坐在凳子上,一個一手搖一手往裡放籽棉,一個一手搖一手往外接皮棉放在一旁乾淨的包袱上,棉籽就落在地下的大箢子裡。
看著容易做起來一點也不輕快,幾十圈以後莫茹就覺得胳膊痠疼。
柳秀娥笑道:“這個比咱們那些老式兒的好使多了呢,以前不是這樣的鐵齒,而是一根鐵棍子擠壓,得用老大的力氣呢,一天能趕個十來斤棉花。”
說的是籽棉。
莫茹揉了揉胳膊,“嬸子,那咱們這個一天能出多少?”
“起碼四十斤吧。”柳秀娥驕傲地道:“要是用手擠,累得手都腫了也扯不了一斤呢。”
說完她嘆了口氣,“以前自己家種地,我們還給別人趕棉花賺點,後來都……家家戶戶頂多分個兩斤籽棉,不好的時候一斤都分不上,也用不著這趕花機子了。”
莫茹笑道:“嬸子,今年它可要立大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