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章人民革命
1906年7月底,一隻完全是中國傳統內河大烏蓬船組成的船隊正行駛在一條寬闊的河流中。整艘船隊有十八條船,船上載滿了沉甸甸的貨物,把船舷壓得離水面很近。河面很寬,水流也頗急,雖然張著帆,但是依然要用船槳。隨著有力的號子聲,船伕們赤裸著上身一起扳動沉重的船槳。每一次滑動都讓船隻逆著水流向上游移動一些,飛濺的水花不時濺到甲板上,或者飛濺到船篷上。
在最前頭的一艘船頭,柴慶國立在一面大旗下面。烏雲低垂,飽含著水氣的風從水面刮來,不時有幾滴雨水順風而來,打在柴慶國臉上、身上。儘管在南方待了半年多,柴慶國這個山東大漢依然覺得不太適應這樣的溼度。風把這大旗吹得獵獵作響,柴慶國看過這面大旗好多次,閉著眼睛都能夠在心中畫出旗幟的模樣。
這面旗幟通體都是赤紅,左上角有一個黑色標誌。一把鐮刀和一柄錘頭交迭在一起,組成了一個奇特的圖案,彷彿是一張形狀奇特的已經拉開的弓箭。鐮刀自然代表了農民,錘頭代表了工人,至於為何要選擇紅旗,陳克鏗鏘有力的聲音柴慶國還能清楚地想起,“選用紅旗,是因為這面旗幟是從1840年,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的鮮血染成的。”
這話文縐縐的,還很長,柴慶國一時沒有聽明白。和陳克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久了,柴慶國本人也習慣了文人的習性。仔細問了這話的意思,柴慶國總結出的自己感興趣的答案,趙三多和景廷賓大叔也是陳克所說的“人民英雄”,庚子年和自己一起戰鬥過的兄弟們同樣是“人民英雄”。然後他就接受了陳克的這個關於紅旗顏色的解釋。
當然,柴慶國此時站在船頭並沒有對這段話有什麼特別的感慨。他甚至根本沒有去想這段話。此時在這位山東好漢心中的是另外的事情。
《三國演義》裡面講,諸葛武侯在葫蘆谷火燒司馬懿,正在司馬懿父子三人馬上就要葬身火海的時候,突然天降大雨,澆滅了大火,司馬懿父子這才得以脫困。看著司馬懿父子倉皇逃竄的身影,諸葛武侯嘆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人民黨1906年進入安徽工作也很有這種感覺。
整個春天,人民黨的工作核心就是圍繞安徽鳳臺縣展開的。尚遠就任鳳臺縣縣令之後,人民黨黨員們很快就以“吏”的身份滲透入縣衙門。師爺、捕快、以及好幾個縣裡面的重要職位紛紛易人。至少在官面上,人民黨把控住了縣裡面的政權。與此同時,陳克挑選了一批人民黨骨幹,以及隨陳克一起返鄉的宇文拔都的那些同鄉,混編成了人民黨的武裝力量。
安徽新軍二把手,卜觀水統領和陳克在安慶會面,他上下活動,為陳克申請到了“保險團”的名頭。“保險團”說白了就是打土匪的土匪。這年頭很不太平,龐大的失業農民極大的補充了那些嘯聚山林的土匪武裝,所以“保險團”這等組織也應運而生。他們也在各地制定“份子”,收繳錢糧,和土匪相差無幾。但是另一方面,保險團也做些黑吃黑的買賣。他們打擊土匪,保護商旅的安全。算是有點背景的“坐匪”與“鏢局”的混合體。
柴慶國並不喜歡官軍,所以陳克親自帶隊,包括柴慶國等,共120人的隊伍在安徽新軍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軍事訓練。訓練完就快五月了。卜觀水動用了自己的關係,弄出來一批槍,加上黑島仁一郎的關係,從日本在上海的“有心資助革命”的那些人弄來的一批槍,保險團120人的核心隊伍算是人人有槍。
正當隊伍回到鳳臺縣,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開始下雨了。
柴慶國是北方人,他從來不知道,雨居然可以這樣沒日沒夜的下。陳克尚且不知道這次大水,柴慶國就更加不知道,歷史書上是如此記載的。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安徽於春夏之交,淫雨60餘日,山洪暴發,淮、泗、沙、汝、淝等河同時並漲,平地水深數尺,“上下千餘里,盡成澤國”,“饑民餓斃者,日凡四、五十人,有闔家男婦投河自盡者,有轉徙出境沿途倒斃者,道殣相望,慘不忍聞”。
柴慶國真的是開了眼。每天都是在下大雨,天彷彿是被捅了個大窟窿,每天都往下傾瀉著無窮無盡的雨水。眼瞅著平地變了水池,然後水池擴大成湖泊,湖泊還在不停的擴大,把一個個山頭變成了孤島。幾丈高的大樹只有樹梢部分才勉強露在水面上。
田地房屋根本不用再說了,統統被淹沒的看不到。逃出命來的百姓們被困在一個個山頭上,如果不是陳克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