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雲這邊扶植另一個“天子”的做法還沒有機會實施,那邊南逃的康王趙構便到達建康(南京),已經登基了。話說這個康王的出逃過程有點意思,就是所謂的“泥馬渡江”。趙構從金營出逃後,一路南逃,一直逃到黃河邊上,趙構正愁無法渡江之時,遇到忠臣之子李馬,是李馬將他背到河邊,並且將他渡至黃河南岸,趙構才得脫。後來趙構忘恩負義,先是毒啞了李馬,後來又殺了他,然後給自己編造了“天神相助,泥馬助康王渡江”的謊言,而這個泥馬和李馬諧音,即使知情人也沒法辯解,便成全了趙構的謊言。古來君王大多忘恩負義,許多帝王功成之後迫害大臣,勾踐、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等人都是,而這個趙構還沒有功成就去害人,後來更是沒有作為,致使南宋偏安百多年而亡,趙構應該負首要責任。
趙構來到南京之後,便問隨從這裡還有多少兵馬,那隨從答道:“只有三百步兵,三百騎兵。”趙構忽然覺得悽慘無比,愴然淚下,然後問道:“既如此,若那金兵追來該怎麼辦?”隨從道:“可廣發檄文,召各路兵馬前來勤王。現在人心還在大宋這邊,若主公登高一呼,天下豪傑必聞風而至。”
趙構長嘆一聲,便開始和隨從商量檄文之事,忽然有軍士來報:“王淵王元帥率兵三千,前來保駕,但未得聖旨,不敢進見。”趙構聽說有救兵來了,大喜道:“快快請他進來!”不久,王淵來見趙構,趙構竟然哭了起來,那王淵見大宋康王竟然淪落至此,也黯然淚下。一會兒,又有人來報:“金陵張所張大元帥率兵五千前來保駕。”趙構又是大喜,宣張所前來進見,畢竟人越多越好。
君臣三人商量許久,最後決定讓趙構在南京稱帝,理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因而趙構便在五月一日於南京登基稱帝,便是宋高宗。稱帝后,趙構感覺南京城士兵太少,若是金兵打過來,恐怕不能抵擋,便召叢集臣商議。
眾臣商議許久,都始終想不出一個主意,因為此時天下大亂,各處都有人組織軍隊抗金,但都各自為戰,沒有統一指揮。
宗澤猶豫半晌,忽而站出來道:“啟稟聖上,微臣保舉一人,可保金陵安定,但那人擁兵在外,若是請他來金陵保駕,是福是禍尚未可知。”
宋高宗問道:“宗愛卿所指是誰?莫非他有狼子野心,想謀我大宋江山不成?”
“這……未可知也。”宗澤道,“那人正是舊時湯陰武舉岳飛,當初岳飛在校場挑死小梁王,而後逃回老家,後來他率領一干人去潞安州救援陸登,竟然讓他搶得金兵營寨,得到大量金銀糧草,他便招了一支軍隊。後來岳飛帶著他的軍隊征戰兩狼關,謀奪了當時汴梁節度使孫浩的五萬人馬,一時間守住了兩狼關,但最後兩狼關失守,那岳飛便退回山東,一直盤踞在彼。前些時日,還見岳飛出征汴京,將金兀朮趕回黃河北岸,那岳飛得了金兀朮搶掠的大批金銀,在河南大肆散財,收買民心。如今岳飛軍威日盛,傳言已有二十萬大軍,盤踞在山東。若有岳飛相助,則金陵無憂矣,不過此人雖有心報國,但也有收買民心之舉,岳飛之意未可知也。倘若讓其率軍進駐金陵,未嘗不會出現東漢董卓之事!”
趙構聽說劉雲之事,便開始沉思,若請他過來,恐怕引狼入室,若不請,則恐怕招來金兵,這該如何是好?
此時,已經流放出去又回到金陵的張邦昌發話了:“聖上,此事易爾,聖上只需發出聖旨召岳飛單人回京,若其肯從,便尋個由頭將其拿下,逼迫他交出兵權,若其不從,就說明他是個奸臣,居心叵測,不可用也,那時聖上再別圖良策不遲。”卻說這張邦昌原本投降了一次,現在又跑回來,竟然還能做官,真是怪了。原來那張邦昌逃離汴梁之時懷揣玉璽,來到南京後便獻予高宗,因而能重新做官,然後又送了一個名叫荷香的侍女給高宗,因而再次得寵。
張邦昌提出這種計策,趙構正猶豫不決,李綱便站出來怒斥道:“張邦昌,你別的本事沒有,陷害忠臣的詭計一大堆!倘若那岳飛是個忠臣又如何?那豈不冷了將士們的心?”
張邦昌斜眼瞟了一下李綱,道:“李太師此言差矣,倘若岳飛是忠臣,那聖上再把他放了便是,他豈敢有怨言?”
趙構得到張邦昌的提醒,忽然拍手道:“好主意,就按張愛卿的辦法去做,眾卿沒有意見了吧?”
與此同時,劉雲正在山東練兵,金兀朮則在黃河對岸重整態勢,金國又補充了他十萬人馬,軍勢漸漸恢復,又想繼續進兵,但忌憚劉雲的水軍,所以不敢隨意渡河。金兀朮是金國四太子,因為攻破宋京汴梁,擄掠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