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沿線和在鐵路上工作的人和他們家庭所發生的事情。愛迪生回憶說:“我的報紙純粹是鐵路新聞,出了車廂,大概沒人發生興趣。但是我對自己的創造感到十分自豪,把自己看成是地道的報人。我的新聞經常是‘詹姆斯溪車站的行李長約翰羅賓遜昨天摔下站臺,一條腿受傷。他的同事都表示同情。’或者是:”伯林頓三號機車已進廠大修。‘“他自己講,也有一些更吸引人的新聞,如在”出生“欄下就有:”A·利特爾的妻子在底特律樞紐站G·T·R休息室裡生下了一個女孩,此為第二十二例。“
亨利福特回憶說:“愛迪生常有一種才力,就是他只要用幾個字,便可以把他所要講的意思完全寫出;並非常簡潔。他的思路既清晰,無怪乎他的文章亦條理清晰了。”
不久後,大幹線《先驅報》傳到國外。那是因為有一回,一位叫喬治斯蒂芬遜(GeorgeStevenson )的英國工程師搭乘了這班車,覺得這份小報很不錯。這位工程師說:“少年人能發行這樣的報紙,真不簡單,我想買1000份帶回去。”一次訂1000份這是頭一回。阿爾很高興,其他的事情都放下不做,趕印了1000份賣給那位工程師。這位英國工程師拿走阿爾的《先驅報》回到英國後,在世界第一流的《倫敦泰晤士報》上大肆讚美愛迪生的出版物——把這份小報稱作第一種在火車上出版的報紙。
像這樣有名氣、暢銷的報紙,阿爾突然決定不辦了。是什麼原因呢?原來是有一次,阿爾和人家商量要怎樣才能增加週刊的發行量,那人告訴他:“想增加發行數,要多刊載一些讀者喜歡的雜談。人們都喜歡知道他人的秘密和失敗經過。如果有這一類的內容,大家覺得有趣,就會買了。”
於是,阿爾和一位朋友開始辦起了另一份報紙,該報取名為《秘聞報》。他將附近鎮上一些有趣的傳聞或他人失敗的經過都登了上去。該報自然很受讀者歡迎,報紙的發行量也大大地增加了,但卻使那些被刊載的人非常惱火。休倫港的一個重要人物,由於他的故事被登在《秘聞報》上而十分惱火。一天晚上,他在聖克萊爾河旁遇見阿爾,十分生氣地對阿爾說:“把這些事登出來,實在太不像話!”這人抓住阿爾,兇狠的罵過之後,又將阿爾丟進聖克萊爾河。因此沒多久,阿爾就停止了對《秘聞報》的發行。
阿爾在火車上自己辦報,傳遞鐵路沿線有關南北戰爭的訊息、市場動態、物價行情等,從採訪到排版、印刷直至出售,都是他一個人。這在一般人看來是根本不可能的,這恰好說明他是一位“刻苦堅毅的天才”。亨利福特對愛迪生曾作過這樣的評價:“我不是說青年的愛迪生能破天荒的在火車中印刷報紙,也不是說他能在這樣幼年時候辦成第一流的報紙;卻是說他有一種不可遏止的意志去成為科學家。並能運用他的天才向各方面進展;使自己能夠賺錢去實行他真正的工作。
“當時,他還不知道他的真正的工作是什麼,但他已知道一定先把物質的性質弄清楚,才能夠利用物質。他不只是一個聰明能賺錢的孩子;他去賺錢不過是想達到目的。他的金錢除了維持簡單生活之外,都用來供給買書籍買化學用品”。
愛迪生買了許多化學用品,放在火車間裡,在逢著空暇的時期,努力於化學的研究。那時,人們常常看到,一個不修邊幅的少年,在車廂試驗室裡一手翻看著化學課本,一手配製著什麼藥品。有時又在擺弄著電池和不少瓶瓶罐罐。德國大學教授弗瑞森斯的《定性分析化學》英譯本,成了他在顛簸的行車中潛心鑽研的內容。但是,好景不長。有一天,火車開到離休倫港約10公里的地方,經過曲折的路基,因為路軌輔得不很完善,車身忽然震動起來。有一樣東西砰然一響,落在地上。正埋頭做實驗的阿爾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實驗室裡放磷塊的玻璃瓶由架子上翻下,瓶子打得粉碎,那塊磷因摩擦而起了火,把車廂地板也燃著了。愛迪生吃驚不小,連忙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脫下來,想撲滅那火,可是火勢不小,愈燒愈烈。他正在束手無法之際,一個名叫亞歷山大史蒂文森(AlexanderStevenson )的鐵路業務員推門進來。史蒂文森對阿爾一直友好,但當他看到此景,由不得生氣了。史蒂文森一將火撲滅,就在阿爾的耳部重重打了一巴掌。等到車抵次站,他便對阿爾說:“火車裡不能留這樣危險的東西,而且一刻也不能再留,快去快去!”他不由分說立刻勒令阿爾下車,並把所有的實驗用具,印刷機、鉛字、桌凳以至書籍、衣服等全都拋到車廂外。
阿爾無法,只得轉回家去。他在火車上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