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得到了董事會董事們地認可,同時呢,他要求將赴遠東時間表提前地建議,也在董事會獲得了透過,就這樣,他在今天臨晨的時候,等上了前往土耳其伊斯坦布林地飛機,從那裡,他將轉機前往哈巴羅夫斯克。
斯皮林格在摩根財團內屬於極力倡導與郭氏集團合作的“積極派”,在他看來,目前摩根與郭氏的合作必須盡最大可能加快了,否則的話,摩根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損失掉大筆的潛在利潤。
根據財團剛剛獲知的訊息,克里姆林宮已經接受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的“休克療法”經濟改革方案,為此,在小私有化改革還未全面結束的情況下,由蓋達爾所主持的俄羅斯聯邦政府部門,已經將大私有化改革的執行提上了日程。而按照從莫斯科傳來的訊息,這次大私有化的改革方案,預計將分為三大部分,而其中的第一步,將會在今後一兩個月內頒佈實施,其主要內容為:對一部分固定資產過五千萬盧布,職工人數在一千人以上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實行股份制改革,對固定資產在一百萬盧布以上五千萬盧布一下、職工人數在二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的中型企業集團,實施股份與拍賣並行的辦法。
誰都知道,股份制不是那麼簡簡單單就能做成的,這其中涉及到方方面面的諸多問題,而在各種問題中最主要的兩個,就是股票的分配問題以及股份制後企業的經營權歸屬問題。
按照相關方面專家為克里姆林宮提供的意見,為了保證既能夠照顧到企業原有職工的利益又能夠很好的重組企業領導層,在對這些企業實行股份制的過程中,改革監督小組可以將整個企業的股份區分為兩種,即有經營決策權的股份以及沒有經營決策權只有分紅權的股份。這兩類股份將按照企業的職工人頭合理分配,從而最大限度的照顧公平合理,與此同時呢,這兩種股票都可以轉讓或出售,也就是說,現有的企業職工,可以將自己分到的兩種股票出售變現。再,對於那些不願意出售手中股份的企業職工,他們也可以加入特定的企業管理基金會,這些基金會將會代替他們慣例其手中的股票,行使對企業的經營權。這樣,企業的職工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基金會的股東,他們能夠透過基金會對企業經營管理獲得分紅。
怎麼說呢,類似這樣的改革方案,咋一看似乎非常公平,任何一個接受股份化改革的企業下屬員工都能夠從中得到好處,他們等於是在國家的支援下,將整個企業很平均、很公道的瓜分了。而透過那個“工會”一般的企業管理基金會,每個員工也都有機會成為自己企業的主人、股東,他們都有機會拿到自己企業的管理權,並真正的管理自己的企業。
可是實際上呢?這種騙術自然騙不過斯皮林格這類人的眼睛,他一眼就可以從中看出大把的漏洞。先,兩類股票都是可以自由出讓、轉賣的,而面對如今盧布瘋狂貶值、俄羅斯大量企業經營不善的局面,絕不可能每個人都願做什麼企業的管理,對於這些人來說,把自己手中的股票賣掉顯然才是最好的選擇。那麼面對著大批被拋售出去的股票,誰會成為它的買家呢?準確地說,應該是誰有能力成為它的買家呢?很顯然,那些苦哈哈、傻呵呵的企業普通職工是無論如何也買不起的,至少他們買不起足以影響企業所有權的大額股票。其次,那個企業管理基金會制度也存在著陷阱,最明顯的一個紕漏,這個基金會的法人是誰?誰有權主導這個基金會的決策?不說別的,即便是真正的工會還有一個工會主席呢吧?難不成所有把股票放到基金會的企業職工,都能在基金會里當家做主?如果是那樣的話,這個基金會還有什麼用啊?它的存在豈不是畫蛇添足了?最後,按照俄羅斯現有的法令法規,任何一個基金會的成立,都必須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而根據那些股份制企業的規模——五千萬盧布的總資產,這也就意味著這家基金會的保證金應該在三百到五百萬盧布之間。幾百萬盧布對於俄羅斯那些級有錢的寡頭們來說或許什麼都算不上,但是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他恐怕不吃不喝的工作上百年,都掙不到這麼多錢。或許有人會說了,自己沒有那麼多錢沒關係,可以去銀行貸款啊,或是十幾個戶人湊錢。怎麼說呢,對於這種想法唯一的評價就是兩個字:“天真”。在目前的俄羅斯,真正敢於向市民階層提供貸款的,只有那屈指可數的幾家商業銀行,而這些商業銀行的老闆,估計早就把心思動到那些私有化企業的身上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市民,還想從他們的口袋裡借錢去和他們唱對臺戲嗎?至於說那種湊錢的想法,十幾個普通人或許能夠把這一筆錢湊出來,但是成立基金會並不是有了足夠的保證金就能萬事大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