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要加強對兩個新都進行控制。軍委可以派駐西安,但是參謀總部一定要留在北平,因為軍委是北平軍的心臟,參謀總部才是北平軍的頭腦。
至於金陵城,可以把財政部工商部農林部國家銀行等國家行政部門移過去,但是負責財政審計的國家審計署必須留在北平,行政院、參眾兩院、都察院與法院的總部都要留在北平,以確保北平的第一都地位。
其實,多都制並非萬磊產創,在歷史上很多個王朝也是實行多都制的,比如說盛唐,東都洛陽與西京長安並立;元朝也是如此,大都與上都並存,這兩個朝代都沒有因為兩都制而出問題,這就說明多都制是可行的。
這不,當週天壽向參議院丟擲要將西安升格為軍事首都、金陵升格為經濟首都的提議之時,多數參議員只是短暫的驚詫,隨即就開始扎堆議論。而經過幾天的串連與交流之後,參議院對建新都一議進行集體表決,最後以七成以上的贊成票透過。
得到參議院的經過之後,此議案在提交眾議院審議時也沒有越到什麼阻力,華歷十三年一月二十二日,周天壽正式釋出總統令,確立實行一國三都制,並指令行政院劃撥專款扶持西安與金陵的城市建設。
總統令一出,關中地區與江南地區的百姓都歡騰了,周天壽也籍藉此事獲得了更高的**支援。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又接連提交了幾份議案,都得到了參眾兩院的透過,其中一份議案是《鼓勵移民法草案》,依照這一草案,大華民國的公民與居民都可以申請移民大東洲,大華民國政府保留移民者的公民身份,公民可以自由地往返於大東洲與中洲之間。
周天壽搞了這一個鼓勵移民法案,並非只是對萬磊的投桃報李,其實也是給自己輔後路,因為他自己也是遲早要卸任總統一職的,以後在海外搞一塊封地,也是需要移民的嘛,利人利己的事傻子才不幹。
鼓勵移民法案也是在一月底釋出,這引起很多生活在底層的居民的熱烈歡迎,因為在此法案中明確規定,居民申請移民大東洲的一獲得透過,就可獲得公民身份,就不再低人一等了。
除了那些居於底層的居民熱心移民之外,一些生活不得志的公民也有意於到大東洲去闖蕩一翻,以改變自己的現狀,所以從二月初,被父親派來主辦移民事宜的萬遠就收到了數以萬計的申請書。
本著寧缺勿濫的原則,萬遠並沒有見人就收,而是先細細地篩選,好吃懶做的二流子不要,嬌生慣養的小皇帝不要,只要吃苦耐勞且有一技之長的人,畢竟大東洲尚處在開發之初,生活條件艱苦,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移民者的。
另外,這些人被帶到終遠城之後,還要參加軍事特訓,不但要學會求生的本領,還要學會服從領導,因為大東洲需要的是移民軍,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移民者。
第500章 捨得?澹
鼓勵移民法案透過之後,大量移民湧向大東洲,大東號與剛剛投入使用的仁州號和禮州號輪流往返於大沽港與終遠港之間,平均每個月給大東洲運來一千五百餘移民者,有了這一股生力軍的加入,大東洲的殖民開發進度加快,移民軍控制的地域也越來越廣。
華歷十四年,移民軍開始沿大東河北進,沿河設立諸多城堡,逐步控制住了位於大東河流域內的信州、知州、止州、定州等大片區域,同時也驅逐大批當地土著,捕獲了大批奴隸。
隨著移民者的增加和控制疆域的擴大,大夏聯邦成立的條件基本具備,萬磊開始著手建國事宜,殖民爭戰之事都委任給各級將領。萬磊的計劃是建立一個聯邦制的大國,與高度中央集權的大華民國不同,大夏聯邦治下的各州有很高的自治權,只要不違背聯邦憲法,不脫邦這兩大前提,各州之間可以有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民兵隊伍,還可以有自己的選出來的議會和州長。
至於聯邦制與中央集權制孰優孰劣,萬磊並不敢斷言,他在大東洲採用聯邦制,一是考慮到現實,畢竟大東洲開發之初,各州之間聯絡並不緊密,如果搞中央集權,這會限制地方各州的活力,不利於殖民開發。
二是考慮到民族的長遠發展,所謂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大華民國搞中央集權,為了保險起見,大東洲這一邊就不應該再用中央集權,以免以後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兩邊採用不同的政體,就算任何一個政體出了問題,這也不會傷到民族的根基。
另外,將成立的大夏聯邦與大華民國是合作者也是競爭者,萬磊也想看看這兩個採用不用政體的國家以後誰發展得更好,而這一種競爭的關係也能讓兩個國家的領導者心